根据南京市台办宣传调研处及溧水区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报导,目前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紧抓臺湾机电产业园建设,通过「增链、稳链、优链」,探索寧台机电产业交流互动的新路径,促进寧台经济高品质融合发展,助力溧水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长三角双迴圈国际开放枢纽」。2021年12月,园区正式被两岸企业家峰会授予「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一、增强产业生态链,培植台企创业热土。2013年以来,和凤镇全力抢抓寧台交流合作机遇,启动占地3平方公里的和凤臺湾机电产业园(以下简称「和凤园区」)建设,从端点、链式、聚合三个层面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致力打造百亿级特色园区。
端点突破,自2013年首家台资企业——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落户以来,和凤园区先后有了臺湾大同、传仕重工等32家臺湾机电及配套企业,占比51.6%,逐步形成了以台资机电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链式突破,依托惠诚工具、川钿明椿、高崎电机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撑,园区围绕产业链布局招商链,发挥以商引商作用,初步打通了机电产业上、中、下游,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智慧制造产业链,预计全年工业产值20亿元、增长26.6%。
聚合突破,在形成产业链竞争力的基础上,园区加速资源整合、台企集聚,共建两岸机电产业地标。今年以来,和凤镇赴崑山、上海等地开展对台专题招商活动十多场,签约臺湾达亚、上海栖智等龙头专案21个,其中台资及机电配套专案10个。目前园区拥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62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瞪羚企业2家。
二、稳惠企业服务链,扬起台商起航风帆。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刻把握变化变局下蕴含的发展机遇,从用地、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快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园区规模发展。
土地利用上「高」字出效。积极探索腾笼换鸟新路径,充分用好工业企业ABCD综合评价机制,有效盘活原荷飞公司(引入溧高投高标准载体、惠诚工具项目)、原溧淳建材公司(引入南锅动力项目)、欣南食品(引入尤诺百货项目)3家企业低效用地约160亩。
阵地建设上「实」字用力,筑巢引凤持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设施承载能力,完成一期65亩6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主体竣工交付,思特通、瑞斯达克等专案相继完成落户,107亩荷飞地块工业高标准载体全面封顶。
提质增效上「变」字为要,优化资源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加快传统生产企业凤凰涅槃,用好支持制造业高品质发展「双十条」政策,支持臺湾大同、传仕重工、真宸科技等园区企业「零用地」技改。推动惠诚工具打造园区首个5G智慧工厂,支持京成精密公司出资3000万元购买亚洲首台高速精密衝床设备。
三、优化营商环境链,打造臺胞「身边家园」。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体系、优质的服务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台商臺胞来溧投资创业、生活居住。
提升园区设施,规划建设和凤园区工业邻里中心,全面提升台企人员的医疗、餐饮等服务保障水准。打造花园式精品工业园区,园区员工宿舍、超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健身馆等相继投入使用,让台商既引得来也留下来。
纾解发展困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考验,帮助台企解决生活困难和防疫物资短缺,助力台资企业线下、线上招聘相结合解决用工难题。深入企业一线瞭解实情,全年收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20多条,及时吹哨区发改、工信、规划、供电等部门帮助企业争取纾困减负政策。两年来,和凤园区为14家企业申请工业技改补助资金656.68万元。
做优专案服务,持续擦亮「溧刻办」金字招牌,有力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全周期代办」「A、B角代办」等机制,为园区企业、落户项目提供精准化、一站式服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