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面对疫情、国际物料高涨、工资攀升的三重挑战,各行各业的商品价格纷纷蠢动,决定全面或部分调整商品价格,消基会呼吁,应调降大宗物资关税,并且公布「不涨价企业」名单,而如水电、瓦斯、公共运输等攸关公共利益的费率龙头,应在此时暂时冻涨。

消基会说,政府应先厘清目前的涨价趋势是否为正常市场机制?还是业者为填补疫情损失的操作?涨价幅度是否合理?同时期业者决定涨价,有无联合行为?此种种都需要政府相关单位积极介入调查,也需要企业合理说明。

消基会提及,主计总处昨天发布提及,剔除物价因素后,实质经常性薪资则为4万1391元,年减0.05%,是2017年、近五年以来首度出现负成长,代表民眾实质购买力下滑,因此,企业要做到大力刺激消费,不仅不应「涨价」,还应「薄利多销」才是最为有效的刺激经济方式。

消基会呼吁政府,应调降大宗物资关税、货物税,如牛猪肉、黄豆、小麦、玉米、油脂等等各种攸关民生物资税赋,使得中下游产业不必然面对非涨不可的态势,而调降下来的关税,政府应定期公布品项、成立专案小组严格监控中下游商品价格如实反应下降的税赋,并成立专线接受中下游产业的反应或申诉。

消基会指出,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和各县市消保单位应在特别时期任劳任怨地经常性查价并公布「不涨价企业」名单,争取消费者的支持,促使产业稳定发展,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理权益。

在所得追不上物价全面涨价的高峰之际,政府相关单位还应思考在五月万万「税」时期的平均起徵线应予调高,例如综所税免税额、标准扣除额及薪资扣除额等诸多税制均应加大调升幅度;同时亦应思考「量能课税」,对于所得金字塔顶端之10%以上或行有余力者,订定等比级数课税税级;而对于生活在贫穷线正负差10%的民眾,则给予免税,甚或补贴机制,免得中低收入户面临生存雪上加霜的窘境。

消基会提醒,卫福部、教育部、内政部等相关部会应加强对弱势族群的保护与照顾,例如偏乡儿童的学校营养午餐或孤老银髮族、街友的饮食照护,以安弱势身心。

#消基会 #涨价 #不涨价 #商品价格 #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