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挑选出1937年至1975年的法官手写裁判书影本18则,其中迁台前的裁判书有5则,法官以毛笔书写裁判书。最高法院提供
最高法院挑选出1937年至1975年的法官手写裁判书影本18则,其中迁台前的裁判书有5则,法官以毛笔书写裁判书。最高法院提供
最高法院院长吴灿开箱这些手写裁判书及大师作品。最高法院提供
最高法院院长吴灿开箱这些手写裁判书及大师作品。最高法院提供

大多数人对于进到法院都是抱持畏惧、排斥的态度,为扭转法院带给人们的严肃印象,拉近民眾与司法的距离,让人民更愿意走进司法、瞭解司法,最高法院新春后至5月5日,展出手写的司法裁判书及大师级艺术家的创作,让最高法院成为「小故宫」。

最高法院院长吴灿开箱这些手写裁判书及大师作品,他说修建文艺走廊的初衷,除为支持本土艺文创作者,无偿提供一个展演的场所外,最主要之目的是希望赋予最高法院早期手写裁判书及典藏文物一个完整的收藏与研究空间,保存司法演变的斑斑轨迹。

最高法院挑选出1937年至1975年的法官手写裁判书影本18则,其中迁台前的裁判书有5则,迁台后13则,民、刑事各9则,除2则判决书以钢笔书写外,其余都是法官以毛笔书写,其中还包含曾任最高法院院长的陈朴生大法官、最高法院首任女性庭长的范馨香大法官、曾任最高法院庭长的姚瑞光大法官承审案件之裁判书。

从这些运笔风格迥异、笔酣墨饱的手写裁判书影本,可看到裁判书书写的演化,品读法不徇情、言简意赅的裁判内容,更可看到法律意涵的演进,是学术,也是艺术。

最高法院的「鑑古知今‧歷史印记」司法文物与艺术特展于去年8月开展后,备受好评,为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第二檔艺术品展览在台艺大美术书画学系系友会吴德和理事长的协助策划下,邀请到吴汉宗、廖启恒、蔡瑞成、何尧智、陈正治等16位当代艺术家于本院展出雕塑、油画、水墨画、胶彩、篆刻等不同风貌的精湛作品,展出至今年5月5日。

#裁判书 #最高法院 #手写 #司法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