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全台6成台湾鲷鱼苗的嘉义县高钲台湾鲷繁殖场,业者林笃毅2016年仿效大陆「温棚」养殖,斥资替鱼塭「包膜」,让室温提升6至7度,不仅百分百抗寒,也调节种苗生长,在鱼苗需求量大时,得以顺利供货。
林笃毅说,大陆因气候因素,採温棚养殖不罕见,为抵抗严冬、寒流,他才会不惜重资,以客制化且不断修正方式,搭设铁架和塑胶模替鱼塭包膜,虽然一开始要投入高额成本,年养护费也要20万元,但比起室内养殖场採控温机制,起码能省下大笔电费,还能确保鱼苗顺利成长。
林笃毅透露,一般入冬后得知即有寒流来袭,才会替鱼塭包膜,虽然台湾鲷鱼苗3、4月就要开始大量供货,但这几年气候变化大,3、4月还有寒流,俗通「春天后母面」,所以会等到5月左右才会拆掉塑胶膜。
县府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指出,沿海多数养殖业规模小,基于投资效益,多数业者不会花钱搭建类温棚,但近年沿海发展渔电共生,已有资本雄厚的绿能业者在嘉县投资打造大面积专业温室渔电共生场,也算是替养殖业发展设施渔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