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多时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行政院在今年1月13日通过,目前已函请立法院审议,修法内容包括全面禁止电子烟、禁菸年龄上修到20岁等。医师提醒,电子烟不仅无法帮助戒菸,还隐藏许多未知的健康风险,危害程度不比传统菸品小;国民健康署表示,目前国内共接获6例疑似电子烟肺伤害个案,年纪最轻仅16岁,也有患者仅使用半个月就造成肺伤害。

本次《菸害防制法》修法重点包括,全面禁止电子烟及加味菸、禁菸年龄提高到20岁,并扩大全面禁菸场所,包括大专院校、幼儿园、托婴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场所。国健署今(24)邀集卫福部社会及家庭署、教育部及台湾公卫学生联合会一同支持《菸害防制法》修法,保护学校师生及儿少远离菸害。

根据109年大专院校学生健康行为调查,大专生使用电子烟比率明显增加,从107年2.5%窜升至109年的5.4%。国健署菸害防治组组长陈妙心指出,大专生使用电子烟的原因眾多,主要是「口味选择多」「不想要有菸味」,也有些人受到同侪影响,或认为电子烟健康危害较低。

小儿科医师陈木荣指出,电子烟是将烟油加热雾化后,再吸入肺部,目前已知有超过1.5万种添加物被使用于烟油,不仅影响肺部健康,还暗藏眾多健康风险。有些民眾认为电子烟可以帮助戒除纸菸,这是错误的观念,到最后往往会传统菸和电子烟并用,陷入双重险境。

陈木荣提到,电子烟等新兴菸品经常以添加花果香、巧克力、香草、薄荷等特殊香味来吸引消费者,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因好奇而接触,民眾也容易误以为加味菸较无危害而持续使用;即便这些添加物是食用香料或香精,但「可以吃」不代表「可以吸入」,目前尚无科学实证显示其安全。

国际间已有多起电子烟导致肺伤害及致死案例,我国也陆续接获疑似案例。国健署自2020年2月起请医疗机构协助通报疑似电子烟肺伤害个案,截至2021年9月共接获6例通报,使用电子烟的时间介于半个月至4年,其中5位併用纸菸、1位已停用纸菸。

经专家会议讨论,通报个案中有3例为使用电子烟造成肺伤害之高度可能个案,分别为16岁、23岁、56岁男性,另有22岁女性疑似因使用电子烟加重气喘,以及42岁及31岁男性有使用电子烟而诱发气喘的可能性。

★吸菸有害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戒菸专线:0800-636363

#电子烟 #戒菸 #菸害防制法 #气喘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