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最新气候变迁报告,国家灾防中心今天表示,未来气候风险是全面性的,影响族群更广,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龄者脆弱度高,面临衝击也大,要有更多科学资讯来进行预警防治。

联合国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2月28日发布了最新气候报告「IPCC气候变迁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册,衝击、调适与脆弱度」(AR6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天举办「台湾气候调适研究记者会」。

根据科技部「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计画」(TCCIP)研究显示,在暖化升温摄氏2度与4度下,台湾周边海平面可能分别上升0.5及1.2公尺,低洼地区较易淹水,也会导致水稻减产、登革热发生风险增加。

国家灾害防救中心气候变迁组研究员李欣辑提到,气候变迁是全球问题,包含金融、关税、企业也会有更直接的反应;风险是全面性的,很难只针对特定族群,如过去只担心寒流低温,但未来若是愈来愈多温差大的情况,不用降到10度以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很严重。

李欣辑再举例,2015年苏迪勒颱风造成浊水事件,「降雨太多反而导致大台北停水」,影响人数更广;虽然台湾过去面对复合型灾害已经有经验,但担心未来是否会超过既有的经验,这需要有更多科学数据去支持。

国家灾害防救中心气候变迁组组长陈永明以颱风为例,过去颱风来之前是将水库的水放掉以便防洪,但现在现在操作上会更小心,气候变迁影响,不知道这场颱风过后会不会再有颱风,如果完全没有,台湾的水资源需求就不见得能满足。

陈永明认为,这几年颱风到日本引发的灾害很多来自于安养院,高龄化社会之后,加上气候变迁,未来短延时强降雨的程度会增加,雨来得非常快,要跑的时间就不够;如果灾害预警时间、资讯没办法让受灾者第一时间反应,对高龄化社会是很严重的影响。

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说,这两年大家都在谈能源转型,包含沿海渔电共生设光电板、离岸风电设风机等,大约都是20年寿命,但在气候变迁下这些场域是否会被水淹掉,可能会是另一种脆弱的问题。

李明旭强调「调适就是系统性的问题」,重要的是伙伴关系和包容治理,涉及社会、经济等相关议题,需要资讯透明,投资多少资源、做多少事,让利害关系人一起来共同设计。(编辑:陈仁华)1110302

#气候变迁 #心血管疾病 #高龄 #健康影响 #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