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主办的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今日公布本届焦点影人,为观眾引介南非重要当代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其作品横跨绘画、电影、雕塑及剧场,获奖无数,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根植于南非歷史记忆,以充满想像力的手法呈现种族衝突、殖民与阶级问题,持续探索各类艺术媒介及形式,更开展出关乎纪录与影像的深刻思辨。
TIDF首度汇整肯特里奇19部电影作品,并进行深度专访,完整回顾他30年来的创作生涯。策展人林木材表示:「肯特里奇或许并非典型纪录片作者,然其对歷史记忆的转化,及对媒介如何记录时间并描绘现实,在在回应电影本质。相对于独尊真实,他拥抱暧昧与不确定性,在抽象的语汇间鼓励观眾自由解读,而他从外围观看中心的边隙思考方法,总能自现实延伸出更深层的解读与隐喻。」
矿产丰富的南非曾歷经荷、英殖民统治,种族分治燃起常年衝突。肯特里奇在1955年生于南非约翰尼斯堡,彼时种族隔离制度已正式入法,父母均为人权律师的他,自小便见证地景与人性如何被制度化的暴力所蹂躏。这些童年生活经验,无形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但肯特里奇并非选择直接再现或指涉特定事件,而是以令人惊艷的创意转化现实。他曾说:「我从未试图描绘种族隔离,但这政策蹂躏后余下的残忍社会,确实催生并喂养了我的画作和电影。」
他着名的炭笔动画〈素描投影〉系列,围绕两位立于价值天秤两端的角色:资本家苏荷及艺术家菲利克斯,展开一段彷佛寓言般的延续故事。奔驰的炭笔线条,将资本家的咖啡滤压壶化为直通暗黑地底的钻地机具,死于警察暴力的抗争者尸首则瞬间化作滋养城市的养分,隐然流露对于现实的批判。
有别于先有剧本分镜的传统方法,这11部动画皆始于1张随兴炭笔素描。肯特里奇随灵感所至,在同张白纸上修改涂抹,按下快门记下每次变化,以旷日费时的逐格累积,完成动画作品。又因炭笔笔迹难以全然消抹的特性,在不断描绘、抹除与重构的循环中,创作痕迹层层积累,记录了灵感的开展与时间的轨迹,亦彰显出电影之始,动态影像和时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肯特里奇跨领域、跨媒材的创作世界中,影像并不只是剧场或装置的背景配角,而被视为理解世界的重要中介,亦是其灵感来源。他在《影子队列》中将眾生百相化作行进中的影子,似与皮影艺术致敬,也试图反思柏拉图的「洞穴论」,展现对光影之于现实的认识。《月球之旅》更明显表露他对电影的参照,结合动画与实拍造出宇宙天际,和乔治梅里叶的魔幻经典《月球之旅》隔空对话。
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将于5月6日至5月15日在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点华山电影馆、臺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盛大举行,搜罗国内外近180部精采纪录片,期待以多元丰富的内容,拓宽观眾对纪录片的想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