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3月17日举行理监事会议,不同于以往的鸽派作风,会后宣布升息1码,终止利率连7冻,不论是升息决策或是幅度,都超乎市场预期。
央行总裁杨金龙表示,升息1码是看到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国际原物料价格飙涨、变种病毒引发疫情反覆等因素,可能促使全球高通膨现象更持久,并加剧国内通膨压力,为了抑制国人的通膨预期,全体理事一致同意调升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
不过央行理事、台经院院长张建一近日透露,除了通膨预期,央行看到物价、房价高涨让年轻人痛苦感攀升,先前已针对房市陆续祭出4波选择性信用管制,打击炒作风气,这次升息1码,多少也有政策宣示的效果。
连环拳压不下房市气焰 超额储蓄飙3.5兆曝资金泛滥成灾
美中贸易战让台湾迎来台商回流的浪潮,2020年爆发的COVID-19疫情又使原本就宽松的资金环境迈向「极度宽松」,汹涌的资金狂潮流入股市、房市,也造成台湾房价迅速窜高。
儘管政府自2020年底祭出一系列打炒房措施,中央银行、内政部、财政部、金管会等相继出手,堪称部会总动员,依然无法抑制房市气焰,也让外界质疑「打房无效」。
但房市制度面改革是否真的没有作用?前央行副总裁、现任东吴大学讲座教授许嘉栋直言,并非制度面没有帮助,而是「资金确实是太多了」,台湾资金过于泛滥,政府再怎么从制度面下手,打房效果也相当有限。
受惠于资金回流、出口畅旺,台湾近几年在疫情期间经济表现依旧亮眼,不过丰沛的资金未能找到合适去处,导致閒置资金泛滥成灾,大举流入股市及房市,将资产价格愈炒愈高。根据主计总处最新报告,超额储蓄不只连3年飙破3兆元,2022年更衝上3.58兆元的歷史新高水位,相当惊人。
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这波房市上涨就是资金面产生的现象,如果只从房市制度面做些改革、限制,产生效果当然有限,而且随着房价继续上升,更会吸引资金抢进,毕竟「现在不买、以后买不到」的心理愈来愈强烈。
「资金这么多,挡也挡不住」,殷乃平表示,除了股市,资金去路就是房地产,如果没有开拓新的出路,房地产这块要挡很难,好比大禹治水不是靠「堵」而是靠「疏」,关键还是在于要创造资金出口。
「洪水淹来,挡来挡去也不是办法,资产市场、商品市场总有一个要遭殃」,许嘉栋进一步指出,就算靠着严厉制度把资金赶出房市,资金跑到商品市场,又会加剧通货膨胀,反而衍生新的问题。
央行升息1码有效吗?信心面影响大于实质面
央行深知台湾资金泛滥,若坐视不理,终会造成苦果,去年理监事会就曾针对利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杨金龙也预告2022年货币政策方向将「往紧缩的方向走」。
央行3月17日宣布升息1码后,外界紧盯是否能够浇熄房市热度,台经院产经资料库研究员暨总监刘佩真认为,央行意外升息且幅度超乎预期,确实对房市信心造成影响,多空拉锯之下,价量成长力道将被削弱,但多头市场也不会就此反转向下。
刘佩真分析,根据永庆房产集团调查,台湾民眾心中理想的抗通膨标的仍以不动产为最佳首选,占比稳定高逾6成,而后依序是股市、黄金,占比分别约为4成及3成,有段不小的差距。
如今台股涨至高檔,获利空间相对有限,儘管升息1码,利率仍处在歷史低檔,难以扭转资金流向房地产的趋势。刘佩真直言,央行升息短期对信心面有影响,市场会偏向观望,但「对一般房贷族而言,(升息1码)应该还是可负担范围」。
刘佩真分析,升息初期实质影响有限,除非若央行累积升息幅度达3码以上,有些人开始觉得房贷沉重、没办法负担,才会进而影响购屋决策,这可能会发生在2023年至2024年间。
展望房市后续发展,刘佩真认为,虽然央行这次理监事会未同步祭出第5波选择性信用管制,今年适逢选举年,政府打炒房政策没有放松的空间,如果房市出现不合理上涨,政府随时可能精准打击;也因此,今年很难看到去年市场火热的状况,但多头格局尚未反转,料将呈现低度成长格局。(编辑:潘羿菁)1110326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