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王姓男子因大肠内4颗瘜肉,导致腹痛、拉肚子长达半年,切除后参加研究计画、持续服用益生菌一、二年后都未復发,腹胀腹痛更获得缓解。高雄医学大学暨附设中和纪念医院26日于「2022年度消化系联合学术年会」中发表此研究报告,证实益生菌有助预防大肠癌,还可减经大肠癌患者治疗过程的不适症状。
过去人类往往被传染病击垮,二战期间,德军甚至用骆驼的粪便治疗痢疾。随着医疗突飞猛进,医界发现,服用益生菌可降低大肠腺瘤性瘜肉的发生率。
高雄医学大学暨附设中和纪念医院26、27日于「2022年度消化系联合学术年会」中,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研究团队自2017年3月开始,针对大肠镜瘜肉切除术患者进行为期6年的临床研究,该实验收案总人数为381人,其中95人已完成试验,包括做过3次大肠镜检查及瘜肉切除,结果发现每日服用以「宫入菌」(CBM588)为主成分的益生菌,一年后大肠腺瘤发生率从70.8%明显下降至31.3%。反观对照组、不吃益生菌的人,一年后的大肠腺瘤发生率几乎不变。
高雄医学大学副校长、胃肠内科医师吴登强表示,大肠癌已连续14年高居全国癌症发生数之冠,2019年有超过1万7000人确诊、5000人死亡,堪称「癌王」。大肠癌由大肠内的腺瘤性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并无症状,须靠定期筛检趁早发现治疗。若早期切除,治癒率可达9成。但瘜肉切除术后的患者一年内仍有高达6成的復发率。「天天五蔬果」只是保健基本,适当摄取益生菌更能降低肠道发炎状态,不易产生瘜肉。
医师王俊伟表示,该益生菌的菌株生理功能独特,具芽孢、耐酸(空腹胃酸 pH1~2)、耐热等特点,稳定性佳,可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併用,还可促进酪酸、醋酸等短链脂肪酸产生及调节免疫细胞生成,修復并巩固肠壁上皮细胞,增加好菌、抑制坏菌,帮助瘜肉切除术后患者长期改善肠道细菌丛生态,增加肠内益菌形成共荣环境,为整体消化道保健产生综效。
高医胃肠内科医师吴秉儒指出,该专利菌种不仅能与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併用,由于厌氧菌在血液中不会增殖,更适用于肠黏膜破损严重的急重症患者,可减缓癌症治疗过程的不适感。
高医该研究将持续进行至2023年4月30日,累积成果将在国际发表,提升我国癌症医学研究实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