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融研训院永续金融召集人陈鸿达指出,目前全球已有450多家、总资产高达130兆美元的金融机构签署响应GFANZ,在2030年设下中程的检查目标,并协助在2050年达到全球的净零排放。

陈鸿达分析,GFANZ成员承诺,将其客户或投资对象的范畴一、二与三的碳排放,都纳为金融机构本身的范畴三排放。金融机构可以其总排放量,或是排放密集度为检验标准。也就是说,金融机构除了自身的营业办公场所需积极减碳外,也必须在进行放款或投资时,将客户或投资对象的碳排资料纳入授信考量,以此来驱动整个社会的净零排放转型。

国发会3月底发布「臺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路径图详细说明如何透过能源转型等四大转型,辅以「十二项关键战略」,落实净零转型目标。陈鸿达表示,这当中千头万绪,却又环环相扣,由于金融是实体经济活血,因此当然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实务上如何运作?国际上目前的做法可供参考!」

除了IPCC,陈鸿达分享欧盟银行局(EBA)的实际作法,要求银行从2022年6月开始揭露其「绿色资产比例(Green Asset Ratio)」,并以此作为银行推动永续金融的主要KPI。意即,银行投资或放款支持能源转型的比例越高,其绩效就越高。

EBA的具体项目包括: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低碳运具制造、提高住宅能源效率设备制造、制氢设备、再生能源电厂、储能、低能耗建筑、低耗能资料处理中心与二氧化碳移除之研发与推广等等。欧盟银行局也同步评估,未来银行若放贷给高碳排或高耗能的企业,可能被规定以较高的风险权重计算,增加其对此类放贷的资金成本。

陈鸿达提醒,欧盟现在一方面鼓励放贷给绿能产业,另方面开始对高碳排产业「抽银根」,双管齐下。今年4月22日国际地球日的年度主题是「投资地球的未来(Invest in our planet)」,除了凸显气候变迁等环境议题的严峻外,也更希望金融能带动其他产业落实能源转型。

#地球 #全球 #净零排放 #陈鸿 #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