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三剂疫苗,还有可能确诊吗?答案是有可能,且机率可能比想像中高。指挥中心20日宣布65岁以上民眾、免疫不全或低下者等特定族群,可以施打第四剂疫苗,补足消退的保护力。
所谓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指的是明明已接种疫苗,却仍确诊。突破性感染广泛地来说,不管施打几剂、隔多久接种下一剂疫苗,只要接种后感染,都属突破性感染。因此,在讨论突破性感染时,通常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细部因素:施打剂量、剂次、各剂之间施打的间隔、施打完毕多久等。
●突破性感染哪个厂牌多?国内疫苗数据一次看
政府力拚第三剂、第四剂疫苗覆盖率,民眾此时最好奇,哪剂疫苗的保护力最好?该选哪个厂牌?4月9日,指挥中心公开国内的突破性感染数据,不过需要注意,官方并未细分接种的疫苗组合,仅以「最后1剂疫苗」的厂牌相互比较,仅供参考。
国内第三剂疫苗的接种人数,各厂牌以莫德纳疫苗(769万人)最多,其次为BNT疫苗(307万人),接续则是高端(49万人)。而据指挥中心统计,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比例如下(依最后一剂计):
.BNT疫苗:每10万人中7.5人
.莫德纳疫苗:每10万人中6.5人
.高端疫苗:每10万人中2.6人
.AZ疫苗:每10万人中10.2人(第三剂接种人数不到3万,统计基数过小,参考价值低)
●三剂疫苗保护力多少?国外实打数据曝光
为什么会发生突破性感染?疫苗效力会随时间下滑,已广泛获研究证实:接种第三剂疫苗后,保护力约从第10周开始大降,即便接种第二针追加剂,防感染效果仍有限。美国疾病管制局(CDC)就发现,不论施打BNT或莫德纳,第三剂注射后2~4个月,感染、住院保护力都下降。
保护力消退主因,除了抗体水平本身衝不上去,还包括Omicron病毒不断出现新变种,包括主导高雄港传播链的亚型BA.2,就具备超越原株33%的传播力,且具免疫逃脱能力。
澳洲生医科学与药学专家巴特列(Nathan Bartlett)援引数据指出,平均而言,接种BNT、莫德纳疫苗作为追加剂(第三针)2~4周后,有症状感染保护力约回升到60~70%;15周后降回30~40%。在日本,Omicron确诊者就有7成是打过疫苗的人。即使接种第三剂,还是会感染。好消息是住院、重症保护力仍在,BNT疫苗从90%降到75%,莫德纳疫苗能衝到90~95%左右。
●谁会发生突破性感染?慢性病不是高风险群
美国医学网站Web Med分析,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的要素包括:
.先天免疫不全、免疫低下,或因接受后天治疗(如:化疗)等,使免疫力下降。
.感染到较新的变种病毒,原本设计好的疫苗效果打折。
.疫苗施打人员失误、不当操作接种流程,影响接种效果。
许多人好奇,有慢性病的患者是不是比较容易突破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并不在高风险因子之列。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日前也指出,根据国内目前观察,突破性感染跟慢性病并无相关性,「比较跟疫苗接种两剂或三剂,或已经接种的时间长短有关系。」
还需厘清的是,免疫力跟个人的体质有关,每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接种疫苗、诱发免疫反应的效果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某段时间较操劳、或营养不均等,让免疫力下降。最好的方式,是平时在饮食、作息上养好自己的免疫系统,提高疫苗效果、也帮助身体迎战感染。
●我突破性感染,还会传染给别人吗?
即便施打疫苗,确诊后仍有传染给他人的风险。Delta、Omicron等新冠变异株传染力相当高,与初期病毒株不可同日而语。根据CDC初期研究等资料,即使是完整接种两剂,甚至追加到三剂、四剂的人,发生突破性感染(确诊)的大有人在,而且病毒量跟没打疫苗的人比,并不会比较少,也就是说传染力不见得比较低。
但好消息是,部分研究发现,打疫苗后再感染、或是感染后再打疫苗,都能让抗体水平提高,获得被称为「超级免疫(super immune)」的免疫力。不过由于新冠后遗症难测,长期影响也未可知,专家通常建议:慎防感染,经医师判断身体许可下儘量接种疫苗,只是如果真的确诊了,也不必太过恐慌。目前大多能靠药物或自己痊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