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涨8.5%,创下自1981年12月以来最大的年通膨率。联准会主席鲍尔在宣布升息50个基点以对抗通膨后表示:「我们的工作是防止这种令人不悦的高通膨在经济中变得根深蒂固」。
目前尚不清楚「变得根深蒂固」的通膨究竟是什么面貌,也不了解要如何能知道通膨已经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而联准会几乎没有给过任何有关于要升息多久才能降低通膨的指引。
鲍尔上周在会后表示,现在要提前60或90天给出前瞻性指引非常困难,经济和全世界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但投资人最痛恨的就是不确定性,随着不断升高的利率衝击美国市场,投资人想要更多的指引。而苦于汽油和食品价格大涨的美国普罗大眾也想知道何时才能松一口气,然而联准会升息却可能使经济陷入衰退。
虽然过去40年来美国的物价相对稳定,但在1980年初期以前,通膨剧烈波动的情况并不少见。
美国在1970年代经歷史上持续最久的高通膨时期,当时尼克森总统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鉤以及两次的石油危机,使美国通膨率在1974年底飙升至12.3%。
一直到1970年代后期,沃克( Paul Volcker)在接下联准会主席一职后急速拉升基准利率并将利率一直维持在高檔,直到通膨率开始回落,但这也导致美国经济陷入10年中的第二度衰退,失业率飙破10%,但也终于让通膨长久地降低,并在接下来的40年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准。
鲍尔上周在被问及其政策变化时表示:「我非常钦佩沃克,他有勇气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那么美国需要再经歷近20年的时间和两次衰退才能恢復正常吗?鲍尔当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美国经济强劲,失业数据看起来与 1970年代完全不同。许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到达通膨的高峰,且数字也开始趋于平缓。
分析师经常拿1970年代美国的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来对比现在的情况,但现在美国居高不下的通膨是全球危机、供应链中断和防疫解封之后消费者需求暴增等种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白宫经济委员会在最近发布的白皮书中写道:与1970年代相比,拿二战后的通膨时期来对照当前的经济形势可能比较适合,这表示一旦供应链完全恢復且被压抑的需求平稳下来,通膨就可能迅速下滑。
美国银行分析师也有类似的看法,在其最近出具报告中,美银预期通膨将在未来两年放缓,但过程不会太平顺。初步证据显示供应链问题已有所缓解,明年可能是「进两步、退一步」,但这不会是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到2023年物价应该就会开始回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