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12日将赴立法院财委会进行「我国央行是否跟进美、欧、英、澳等国採行包含升息等货币紧缩政策,并调整房地产市场选择性信用管制措施」专题报告,根据出炉的书面报告内容,点出诸多不确定风险仍可能衝击经济,使得通膨持续更久,进而造成景气下行的结果。
书面报告指出,去年全球疫情致供需失衡,及今年俄乌战事爆发,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主要经济体通膨升温,货币政策走向却不尽相同。去年第四季,主要经济体疫情趋缓,并在货币宽松及财政激励措施支持下,全球经贸活动持续復甦,但疫情导致塞港、缺工等供应链瓶颈仍存,加上原油等国际商品价格居高,美、欧等经济体通膨率续扬。去年底国际机构预期,今年随供需失衡问题缓解,全球通膨可望在年中逐步回稳。
但今年初以来因变种病毒Omicron疫情再起,供应链瓶颈持续,且2月俄乌战事爆发,主要国家对俄罗斯进行经济金融制裁,造成原油、谷物及基本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受阻,价格跟着高涨,加重全球通膨压力,主要经济体通膨率持续走升。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场,预期今年全球经济成长转趋温和,国际机构因此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预测值,并大幅上修今年全球通膨率预测值。
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预测,今年主要经济体经济成长将放缓,2023年除大陆外,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成长率续降。报告说明,主要经济体通膨率屡创数十年新高,美国3月通膨率达8.5%,为1981年12月以来最高;英国3月通膨率达7.0%,为1992年3月以来最高;欧元区4月通膨率初估值7.5%,为1997年1月有纪录以来最高;澳洲第一季通膨率为5.1%,2001年第二季以来新高。反观今年3月日本通膨率仅1.2%,4月大陆通膨率为2.1%。
预测今年美国、英国、欧元区通膨率预测值均升逾6%,澳洲超过3%,通膨压力较大,日本与大陆今年通膨率预测值虽上升,但相对温和。至于明年全球供应链问题可望逐步纾解,及今年高基期效应,主要经济体通膨率均将回落。
近期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随各自经济金融情势发展有所不同,美国、英国及澳洲等央行已启动升息循环,欧洲央行持续缩减购债规模,主因均为通膨压力升高所致;日本央行认为通膨率上扬现象不会持久,人行则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