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挥中心要求放宽专责病房护理人力,将原本护病比1:5改为1:9,甚至是1:12,引发基层医护反弹,心臟血管外科医师吴欣岱表示,指挥中心订了上限,就是医院的下限,认为指挥中心不可能不知道,从疫情流行至今,医护人员已默默吃了很多亏,即便是制度造成分身乏术,大多数的人也不会怪指挥中心,呼吁「别让护理师受委屈」。

吴欣岱今(22)日于个人脸书粉专直言,指挥中心不可能不知道,订定了上限,就是医院的下限,目前防疫政策从上到下以命令式的为主,基层反弹太大时会稍做调整,但医护人员真的已默默吃了很多亏了,「看了爆炸难过」。

吴欣岱指出,新冠肺炎爆发初期,限制医护人员出国,以防疫考量来说,大家都能接受,但当中很多是出国进修、开会,讲好要给的补偿,许多人都没拿到,还被替换成根本用不到的东西。除此之外,中央为设立疫苗接种站及筛检站,所有医护也都放下手边工作、家庭,换来的是一纸公文,称「医护人员支援疫苗业务时间,不算进劳基法工时」,意即医院可以尽情地安排,钱给不给那是你跟医院的事。

吴欣岱表示,后续又发生自费医材上限、增设医学名额、强制规定诊所安装无障碍厕所等争议,近期又看到政府发公文给医疗院所,明文禁止员工聚餐,她认为重点不在于员工能不能聚餐,而是政府和医院总是一搭一唱,「很方便地决定了如何管理基层医护,但我们临床上遇到的困难、遇到的委屈,都以一句没有听过这种情况带过。」

吴欣岱感慨地说,护病比高出负荷,要靠「病」来反应,不能只靠「护」来反应,医护人员已非常疲累,但大家仍会继续配合医院及长官指示,就算是制度造成分身乏术,患者出问题,他们还是只会怪自己,不会怪指挥中心,呼吁「别让护理师受委屈」。

对此,疫情指挥官陈时中今日于记者会表示,1:9、1:12、1:15都是原来的护病比,以前照顾确诊病人,一个班进去就是1万元,1万元照护5名病患,现在如果照顾7名病患,就是1万4千元,8名病患为1万6千元,换句话说,津贴是跟着工作量增加,但上限不能超过原来的护病比。

#护病比 #医护人员 #护理师 #新冠肺炎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