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一滩水冒烟,我觉得是滚水,其他人却认为是温泉,问我为何认为是滚水,因为我被烫过啊!」臺产总经理陈昭锋在接受中央社独家专访时,有感而发地说出这样一段话。
当台湾防疫政策从清零走向与病毒共存后,防疫保单几乎成了保险业的海啸级挑战;臺产2020年底推出首张防疫保单,也曾因本土疫情爆发而面临96天的防疫神单风暴。
一向低调的臺湾产物保险公司,去年一夕爆红,位于台北馆前路的臺产总部,甚至可看到民眾大排长龙,只为买一张防疫保单。短短7天内,创造逾新台币19亿元保费业绩、卖出逾400万件,至今未有一家同业打破这项辉煌纪录。
未料,自部桃感染开始,疫情如同连环爆,去年4月下旬万华群聚案,就像推倒「防疫神单」招牌,臺产陷入创立以来最大危机。
陈昭锋去年1月初接任总经理,回顾这段歷程点滴仍有如昨日,他说,对臺产而言,宛如「生一场大病,还好筋骨强健,终究撑了过来,是瘦了些,不过还是有肉的」。
时间倒转至2021年1月上旬,台湾疫情确诊数在50、60人上下,境外移入高于本土案例,大家还处于准备过农历年的热络气氛。陈昭锋迄今记忆犹新,那天第一次主持例行月会,问起防疫保单28天来销售状况:顶多3000件,7成还是员工捧场,业绩平淡。
隔天陈昭锋南下开会,「会议开到一半,看到经理人跑来跑去,问他们在干嘛,同仁说保单量很多、做不完,我出去看,看到一箱而已,但经理人告诉我,后面还在陆续进来。」
因部桃发生群聚感染,民眾口耳相传,臺产保单隔离就赔10万元,当作花500元点一盏光明灯保心安。陈昭锋回忆,南下开会的时候,甚至还看见远从桃园寄来的单。
1月19日,臺产防疫保单销售暴增至9000件,公司上上下下处于业绩忙碌感,或许是会计师背景造就的谨慎个性使然,陈昭锋1月20日召开紧急主管会议,首次抛出停卖提议,不过会议结论是继续销售,主因臺产商品从没有这么热卖过,行销机会千载难逢。
●疯抢防疫保单乱象 客户衝进门丢下50万保费
当时,投保臺产防疫保单宛如全民运动般,公司询问电话涌入、员工应接不暇,一度引来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及保险局长施琼华关切,询问臺产是否要停卖;陈昭锋说,当时和主委及局长澄清没有要停卖。
不过,儘管业绩再好、商品再畅销,保险业都要回归风险胃纳量与服务承受度,1月22日下午陈昭锋召开内部会议,拍板3天后停卖。
停卖消息一出,意外催出更多需求,员工信箱、公司传真系统、业务员接洽及保经代通路,收取的要保书宛如海啸般出现,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待审核的单整箱整箱堆迭在走廊,传真文件散落一地,哒哒哒运作到没纸,甚至有民眾直衝分公司,丢下一箱要保书和50万元保费就跑掉。
「公司整个被瘫痪」,陈昭锋回忆。1月26日,才有时间思索到底收了多少保单。
「你知道我们怎么算件数吗?箱子大大小小,都去打开量多少公分。」陈昭锋说,加计保经代通路统计数,当时概估落在380、390万件,和最后总数相去不远。
接着,拆解保单输入至销帐所需时间平均约2分半,算出需要200多名人力协助key in,紧急添购新电脑给工读生使用,过程中也尝试过口语辨识、扫描辨识,因辨识度有限,最后决定导入RPA系统,4至6月短短3个月内出单340万件,终于在6月底完成全部出单。
不过,臺产就像目前产险业一样,也曾遇到哪些该核保、哪些不该核保的棘手问题,陈昭锋先找来律师,再召集公司部门主管,共同研究现行法规与臺产内规,在不违法情况,最后定调处理原则:保障消费者权益。
陈昭锋说,若只有程序违规可以解决眼前困难,「那我就准备以后可能的罚锾及行政处分」。他向员工保证自己扛责。也因为一句扛责,内部的协调工作逐步顺畅。
当时,陈昭锋出席保经代尾牙或餐会常被道贺,甚至有精算师认为臺产赚翻了,但他透露,「我心里其实有点挫,4000亿(10万隔离理赔*400万件)责任耶!」
●4000亿巨担压顶 万华群聚案酿成风暴
陈昭锋的担忧不无道理,4月下旬,华航诺富特事件爆发,再衍生万华群聚案,将臺产拉回现实的起源点,随着确诊隔离数攀升,理赔压力如同风暴般展开。
为掌握战况发展,臺产每天紧盯指挥中心与各县市公布的隔离确诊数,从隔离开始、解除隔离到申请理赔,推算理赔高峰期,并透过各县市保单涵盖率,估算哪里是潜在大量理赔区域,藉此备战所有人力与资金调度。
5月底,臺产理赔仅800多件、出险不到亿元,到6月底,理赔金跳增至近6亿元,为避免现金不足,臺产开始处分部分资产,因应后续理赔潮。
陈昭锋曾2度带领团队向保险局报告,第1次是保单刚停售后几日,说明总估量与预计出单规画等,同时设定3种不同情境,概估事件发生次数可能的损失率、对公司财务影响,理赔因应对策和保户权益维护措施。
5月底已研判保单不赚钱,陈昭锋6月9日第2次向保险局报告,除了说明出单与理赔现况,也针对疫情三级警戒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压力测试。
所幸,疫情三级警戒直到去年7月底全面解除,臺产顺利挺过最严竣时刻,不过陈昭锋与团队直到今年保单全数到期,才能真正放下心中大石。
这张防疫保单替臺产带来逾19亿保费收入,最后付出20亿理赔金,外界估计最后亏损约5、6亿元。
2021年底,臺产RBC降至682%,相比往年逾1000%水准,近乎腰斩,但仍居业界第3。陈昭锋苦笑,还好公司体质好。
回首过去,陈昭锋很感谢董事长李泰宏,「他从来不问当初,只管当下怎么处理」,遇到了,就是负起责任,大家一起想办法。
事实上,臺产曾评估针对中重症确诊者设计新版防疫保单,甚至沙盘推演若疫情再起,指挥中心因应医疗量能超载的应对办法,从方舱医院到防疫旅馆等全都考虑过,但最终决定不上架,最大考量是风险难测。
走过防疫保单理赔风暴,陈昭锋分享2大心得,第一是病毒会不断变种,要对病毒的无知感到谦卑,第二是政府政策每天可能滚动修正,要对政府政策的变动随时保持惊恐的应变。
今年产险业再掀防疫保单之乱,臺产逃过一劫,陈昭锋一再感恩员工坚忍与团队合作,他以「何其有幸、何其不幸、又何其万幸」13字作为注解。
或许在外界看来,有幸的是,一夕之间全台湾民眾都认识臺产;不幸的是,疫情三级警戒让臺产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万幸的是,去年防疫政策仍为清零阶段,一年确诊加隔离数才9.6万人,如今走向与病毒共存,单日确诊人数就高至8、9万人,目前保险业的压力有多大,无须多说也能想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