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陈朝平专栏】立法院教育委员会突袭初审通过「大学法」修正草案,拟将校务会议中学生代表的比例,从现行的1/10提高到1/5。草案如经三读通过,未来,各大学教师待遇、升等、评鑑、兼职、休假、借调等议题,学生有将间接参与审议,许多大学校长忧心忡忡,担忧治校更加艰难,大学自治也将频遭掣肘。
不知草拟大学法修法草案的目的,是藉着修法来提升台湾大学的水平,还是纯粹为了增进青年学生民主参与的经验?
《大学法》的宗旨在于「研究学术,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不知教育部能否证明,当校务会议学生代表比例从10%提高到20%时,大学「学术研究、人才培育、文化提升、社会服务」的成绩越佳,也越能「促进国家发展」?
教育部或许会辩称,修法未通过,无法证明,那么,就请教育部提供全球大学排名前300名大学的校务会议资料,看看世界卓越大学校务会议如何组成,学生代表比例又有几多?
如果修法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增进学生民主参与的经验,那么,为了延续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民主参与经验,我们是不是也该剑及履及地修订公司法和工会法,让军警公教、公共事业从业人员都能组织工会,且比照大学法修正草案,将工会代表在董事会的席次比例提高到20%?
否则,在大学校园享受惯了民主参与的年轻人一旦成了社会新鲜人,肯定会水土不服,闹出许多事儿,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说实在的,在目前「鸟笼式大学自治」的环境下,遴选校长、提高教师待遇,学杂费、会考指考考些甚么、学习歷程写些甚么,乃至于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得经过太上大学校务会议、也就是教育部的首肯,那么,提高学生在校务会议的比例究竟有甚么意义呢?
提高学生在校务会议的比例,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教育部全面放手让大学自治自理,无论校长、各学院院长、系主任的遴选、教师聘用、待遇、升等、评鑑、兼职、休假乃至于招生办法、录取标准、学生学杂费多寡,学生参与校务会议比例高低,全部交由各校自行决定。如此一来,权利与义务相当,校务会议的参与者才会真正地珍惜他们的参与权。
当然啦,再怎么自由民主又开放的民主参与,肯定不能满足每一个参与者,幸好,自由民主的社会,人们有选择的自由,此校不满意,大可不报考,此校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况且,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管道既开,有本事出国念书,没人拦着你!完全的自由民主和开放的环境,定然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制衡机制,这种微妙的制衡机制,使得办学的人和组织,必须战战兢兢,把学校治理好,以便在师生的市场上,吸引够格的师生,延续学校的生命。
已故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尝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古今中外,从未听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有学生之谓也」!台湾学生千辛万苦挤进哈佛史坦福,攻读学位,肯定是衝着那学校大师如云,学术地位稳若泰山而去,哪里是因为他们让学生参与校务会议呢!
说也奇怪,行政院和教育部不相信大学教授的治校能力,却寄望高中毕业、大学四年都没念完的毛头小孩参与校务会议,提升大学治校成绩?容我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敢情,那些嚷着提高学生在校务会议比例的人,满肚子坏主意不过是想把大学民粹化,藉着小小兵的手,彻底毁掉台湾大学的殿堂?!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