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荣誉院长、国内肝臟移植权威郑隆宾医师,6月8日晚间应佛光山惠中寺邀约出席「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以个人经歷阐述「医师不变」,以其不断开发创新技术,推动生医产业及国际医疗的独到医疗成就,帮助病人走上重生之路。
郑医师提到有二种志业不易改变,宗教和医生。他说,全世界最老的医生,以114岁高龄在美国小儿科执业73年、台湾苗栗公馆乡福基诊所最老的医生谢春梅医师,在99岁往生前仍在行医。这二个案例在在说明医师守护病人的志向很难变易。
常有人问郑医师何时退休?他说,在身体状况允许下,他仍会继续行医,若重新来过,他下辈子的选择仍是当医生,并且是外科医生。提到自己一生坚持不变的部分有四点:救治病人的用心、挑战困难的勇气、传承教学的执着及终生学习的坚持。他也笑称,坏脾气和天生的急性子也是很难改变,但还是会慢慢去改变。
郑隆宾说:「一条线就是一条命」,「一吋山河一寸血」绑线的速度与角度,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医师,守护病患宝贵的生命,他传承教学的执着也从不改变,他严格要求年轻医师落实基本功、确实掌握病情、追根究底及培养出坚强团队。
时代在变,行医也非一成不变。郑医师说:医生不变的是要求自己终身学习,学习AI人工智慧、科技部超高龄计画的细胞治疗课程,秉着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并说不懂AI的医生可能会被淘汰,AI有速度、精准度、远度特色,但缺少温度,医生看诊是需要温度的,而人工智慧的应用只在辅助诊疗,也说明外科医师非屠夫,决定不开刀的医师,病人能恢復健康才是最厉害的高手。
郑医师强调:观念要变全人医疗,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照顾。人要如何保持健康不生病,他用寿命预测试验,从遗传、生活习惯、型态、工作性质等因素,说明从 一、救治方法和技术要变。二、观念要变。三、医学改变,应从养生、保健、医疗着手。郑隆宾医师最后提出,退而不休,乐观进取,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大家每天都要变,且要愈变愈好,这样的人生才具意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