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医药研发企业正在大举收购实验猴。从6日昭衍新药公告英茂生物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万只实验猴也将逐渐划归至昭衍新药名下后,被观察到像昭衍新药这般大量「囤猴」的CRO(受托研究机构)企业还有很多。尤其供不应求使得实验猴的价格飙涨,也让实验猴的话题引起关注冲上微博热搜。
以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为例,根据《中国基金报》报导,之前单价不到7000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尤其资料显示目前大陆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无猴」呼声越来越大。
据了解,候选药物在成为新药前需要进行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功效和毒性研究在内的临床前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猴子是安全评价用实验动物的主力军之一。由于进化程度更高,形态和基因上与人类最为接近,科研人员可以借助它们进行传染病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老年病研究、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肿瘤学研究等问题。
根据大陆2001年颁布的《中国实验动物品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另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2021年曾接受採访时表示,全大陆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约24多万只,扣除幼猴、种猴外的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再减掉被海外预订、包销、年龄太小或更年期猴,适用的存量仅约3万只。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