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八年,人类汰换下来的车用动力电池,总重量将等同于1285座巴黎铁塔!这些退役电池,看似是沉重的环境负担,却也能成为丰厚的能量载体。
目前,电池已成为继晶片之后,全球疯抢、最炙手可热的「战略物资」。也因此,稀缺的锂、钴、镍,与棘手废电池回收处理挑战,催动了另一场绿色循环革命竞赛。
这一次,电池是主角。洞烛机先的企业,早已率先抢进。特斯拉联合创办人、前技术长史特劳贝尔(JB Straubel),2017年创办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红木材料公司(Redwood Materials),吸引亚马逊投资,成了估值37亿美元的独角兽。
台湾,也没有缺席。从废车循环商机起家的铭福集团,靠城市採矿,低调炼出百亿营收版图。303大停电与401工安意外,稳住高铁通讯,才未追撞酿灾的不断电系统,背后的低调英雄、台厂隐形冠军「恒新绿能」,更靠着「电池回春」的技术,让俄罗斯铁道埋单。
八八风灾后,台湾中科院飞弹专家任国光教授,以退役电池,在高雄市杉林区日光小林社区打造独立电网储能系统,让偏乡免受风灾断电之苦。掌握退役电池再利用,最关键大脑指挥系统(BMS)等软体技术的创扬,正积极开发社区与家户储能系统。
电池管理专家「创扬」,则是从电池管理起手,顺势布局车用电力电池与储能,并在每一颗电池出厂后,有效追踪与管理每颗电池的旅程。
这一次,电池挑大梁主演的循环竞赛,全球梯次利用与回收炼金,商机上看兆元。一张图,让你看懂商机与参赛玩家。
本文作者:林凤琪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6月号432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