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指挥中心每天公布的统计数据,只是报告每天确诊病例数,加上区分是本土个案病例与境外移入案例,以及确诊个案中新增死亡案例数。立委费鸿泰认为,每天公布这些例行数字,对人民防疫的卫健知识没有帮助;相对地,指挥中心应该尽快提出「再确诊」案例分析报告,以告知民眾确诊后是否可以自己产生抗体而不会再确诊。
费鸿泰具有统计学博士与生物统计研究经歷,他指出,统计的精神是「数字会说话」。数字本身如果不加以分析和推论,数字当然不能说话。必须运用统计的方法和技术,从分析对象的表象做抽丝剥茧的处理,才能挖掘出事实真象。费鸿泰指出,每天到选区为民作报税谘询服务,和地方乡亲讨论防疫议题,大家都对指挥中心所谓「超前布署」很有意见。
费鸿泰根据自身统计专业提出建议,他强调,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指挥中心应以二次确诊者为观察对象,探索新冠肺炎二次确诊的相关因素,藉此找出新冠肺炎二次确诊者的染疫病毒株与重复确诊之间是否有显着相关。另外,指挥中心可进一步分析再次确诊与前一次确诊的相隔时间,并且比较每次确诊的染疫病毒差异。
由于国内新冠肺炎的病毒株计有Alpha、Beta、Gamma、Delta及Omicron⋯⋯等。费鸿泰认为指挥中心,首先要登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病毒株,进而探讨染疫病毒株与二次确诊的相关性;再者 藉以分析感染不同病毒株,与二次确诊的相关性及影响性。此外,也可检视其他可能因素,包含性别、年龄、疫苗施打与否等项目,提供民眾初次确诊康復后,自我防疫的参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