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患者约有4成5属于发展非常快的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简称DLBCL,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当症状出现如果未赶快治疗,短时间内恐有生命危险,但若是及时接受医治,治癒机会非常高,不仅在第一线治疗就能有70%治癒率,过往第一线治疗反应不佳或反覆復发的癌末患者,如今透过CAR-T细胞免疫治疗也有很好的治癒机会。

淋巴癌约90%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DLBCL占最大宗

台中荣民总医院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中心主任暨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李冠德表示,淋巴癌属于全身性癌症,实际发生原因仍不明,但观察流行病学研究可发现,可能与年纪老、免疫功能不全、器官移植服用抗排斥药等有关。其中。淋巴癌会再区分成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与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比例各占90%与10%,而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中,更有50%患者属于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第一线治疗有30%失败率 癌友莫失望!后线治疗有CAR-T细胞免疫治疗接力争取治癒

「约有70%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合併标靶的第一线治疗中即可治癒,治癒率极高」, 李冠德主任分享,曾有1名60多岁女性病患,发现自己右侧乳房有肿块,原本猜测罹患乳癌,但在超音波与切片检查后,确诊为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立刻展开治疗,採取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后,疾病完全缓解,不须切除乳房,直至今日已达3年。

李冠德主任进一步指出,仍有30% 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会有抗药性,需要进入第二线治疗,採用更高强度的化疗,搭配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更积极的消灭癌细胞,然而干细胞移植副作用强烈,年纪超过60岁就很难承受,治疗难度高;且进行异体干细胞移植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因为免疫力受到压制,为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患者不仅不能食用生食,也需要避免进出人群眾多的场合,生活品质受到严重衝击。

李冠德主任说明,所幸目前临床上已有CAR-T细胞免疫治疗问世,利用复杂的基因工程技术,将能辨识与攻击癌细胞的基因植入病患自己的T细胞,经过体外培养扩增后输注回病人体内后,这些戴着精准导航系统的免疫T细胞,发现淋巴癌细胞就能精准且持续的展开攻击,只需一次性注射即可带来治癒希望,相较于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副作用也大大降低。

六大症状须特别注意 及早治疗才能争取更好的预后

李冠德主任呼吁,如果没有及早治疗瀰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约3到6个月就可能死亡,但只要正规治疗大多数病患都能有良好预后,而其中关键就在于能够及早发现。提醒民眾若出现六大症状「烧、肿、痒、汗、咳、瘦」,发现自己反覆发烧超过38度以上、淋巴结有异常肿大、皮肤莫名搔痒、夜晚容易盗汗、咳嗽不止、无减肥却体重大幅降低等现象,务必及早就医。

#细胞 #治疗 #DLBCL #治癒 #瀰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