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光局资料统计,去年游憩景点游客人数约为2.11亿人次,较疫情前衰退35.2%,以衰退幅度推估,每年约4000亿元的国旅产值,去年只剩2700亿元左右,面对疫情重创2年待振兴的旅游市场,日晖集团董座郑越才以经营国际观光旅馆业多年经验,提出台湾观光整体观察与政策面建议,郑越才表示:「观光景点的形象重塑、旅游产品调整与新型态构建等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心力。」

日晖国际渡假村董事长郑越才。(日晖集团提供)
日晖国际渡假村董事长郑越才。(日晖集团提供)

郑越才分析,疫情爆发后,部分竞争不足观光面临倒闭潮,市场有退场机制,经由疫情影响重新洗牌、盘整,转型,若国内业者仍以削价来竞争,恐将观光旅游产业带往泡沫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疫情后人们的金钱观、消费观至人生观都产生变化,国人有更强的心理抚慰需求,在旅游需求方面便会有更多的折射,比如在旅游频率、消费水准方面,很可能都会有进一步提升,这些对疫情后,提振国内旅游整体是利好因素。

在前方的路仍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业者仍可将这次的危机视为体质调整的契机,修正既有经营方向模式、检视客群服务需求。郑越才以台东举例,台东有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先前因位处边陲,长期铁、公路交通不便,机票昂贵、火车票一票难求,联外交通的不便,让企业对台东观光产业的投资,多因交通成本考量而却步,更局限台东县的观光发展;且台东观光活动长期流于形式化、烟火式,欠缺独特性,降低让游客愿意停驻的诱因。

然而,近年来台东成功以热气球翻转,观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周边附属民生产业也随着水涨船高,如何从台东的优势里,创造游客「非来不可」的理由,台东让热气球成为能永续发展的观光产业,振兴了台东经济,也创造观光实质产值。

中长期来看,增加体验性的产品需求是最必然的,才能经由长时间转化,将淡季做旺。此外,对消费以及旅游产品需求进行分级,强调体验文化,提升品质,才能提高客单价并提升满意度。另针对中远端客流,则必须延长旅游天数,做出差异化、客制化的内容,优化朝精致旅游发展。

郑越才也点出「完善的游程规划才可让游客体验到在地之美」,因为旅游不能只有自然景观,还必须搭配旅游活动才能相得益彰,藉由一乡一特色,让旅程不再只是走马看花,而是得到难忘的回忆;例如许多传统技艺、原民知识及文化习俗正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若能将其转型应用在体验活动上,不仅能带给游客更深刻的旅游体验,也能达到文化传承、寓教于乐及终身学习的目标。

郑越才认为完善的游程规划才可让游客体验到在地之美;图为台东池上橄榄DIY体验。(日晖集团提供)
郑越才认为完善的游程规划才可让游客体验到在地之美;图为台东池上橄榄DIY体验。(日晖集团提供)

郑越才也指出,国内不少观光旅馆号称五星级,但很多实际上并未参加政府的星级评鑑,却在媒体、广告上混淆视听,有欺瞒消费者之嫌,对守法投资观光旅馆的业者来说很不公平。由于目前国内旅馆劳动人力非常短缺,政府应奖励通过五星评鑑的业者,引进观光移工,来协助业者解决人力上的困境,这也能间接促使五星级旅馆,为了解决劳务人力问题,重视提升服务品质以达到双赢。

再来,府接连祭出旅游补助方案,使得国旅热潮随之兴起,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此「报復性出游」的现象,造成旅游景点承载量超出负荷,民眾不但没有获得该有的旅游品质,反而造成景点当地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严重衝击,带来负面效应,唯有游客展现对环境的维护责任,观光才有可能永续发展。

郑越才也以多年经营旅游渡假村的经验提出建议,景区景点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吸引国内游客,首先把国内年轻族群观光客引出来,再把都会客群、国外远程客流逐渐顺境回流。形象的营造更是至关重要,他认为各县市需加强观光景点行销,改变重塑景点印象,建立健康、活力的新形象,也重新建立起游客来旅游的信心,加上政府加持推动,有助于对外界树立国内旅游健康、安全的讯息。

同时,各县市受到疫情影响,在疫情后恢復会有更多的心理同感,各县市之间可以将更多旅宿业与交通运输业一同合作联动,观光产业之间,多方合力,有助改善疫情后復甦整体形象,转化观光旅游业整体受益。

郑越才认为,旅游产业能否在年底快速復甦,除了政府能否提出有利政策方针,业者最重要还需「自助」,除了了解顾客需求,也应建立自身的品牌价值,并与顾客建立深度连结。当观光旅游业能够掌握并适当表述对于消费者有重大意义的基本价值,最终才会创造深厚的顾客忠诚度,为观光旅游永续成长创造动能。郑越才也表示,期盼国内观光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都能化危机为转机,再创旅游新高峰。

#旅游 #郑越才 #业者 #台东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