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推动逾430亿欧元的晶片法案,旨在确保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有专家表示,欧洲正在与英特尔协商设厂事宜,但因为后者没有晶圆代工技术,他不解为何不是寻求与台积电、三星等厂商合作。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导,大陆近日在台海周边多处海空域展开锁台军演,作为对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的回应,这也让各国评估台湾半导体的供应链潜在风险。而欧盟去年从台湾进口约6成的机械和电子产品,其最担忧台积电受台海局势波及,使晶片供应无预警骤降。

安谋(ARM)共同创办人豪瑟(Hermann Hauser)表示,全球仅三星和台积电能够生产5奈米晶片,其中以台积电居主导地位。一名欧盟官员说,「欧盟深知对台积电的依赖,但这是一个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发展快速,又是一个复杂且全球性的供应链,部分重要环节过于集中」。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执行副总裁Ludo Deferm指出,台湾灵活的就业文化,使晶片制造商能够轻松的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报导提到,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接受CNN採访时曾言,如果台海爆发衝突,台积电将陷入无法营运的情况。对此,豪瑟认为,这一点让欧洲拥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因为若少了艾司摩尔的机台,全球将没有厂商能生产5奈米制程以下的晶片。

报导称,虽然近月欧盟略有进展,英特尔承诺在德国设厂、意法半导体携手格芯在法国建立先进半导体工厂,但台积电仍未承诺在欧洲设厂。

豪瑟指出,「很遗憾,我们目前正与英特尔讨论设厂事宜,但事实上,其还没有晶圆代工技术,我们需要的是台积电和三星,我不了解为何我们没有与三星或台积电更进一步讨论」。

#三星 #台积电 #晶片 #欧盟 #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