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台湾的慢性肾臟病患者比糖尿病还多,每8个人就有1人患病,营养师陈嫚羚表示,肾臟和肝臟一样是沉默的器官,在发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不太明显,所以超过9成的患者都不知道肾臟出问题了,因此她发文提醒,有2种危险饮食习惯需要注意,包含动物性蛋白摄取过多、习惯吃重口味饮食。
陈嫚羚在脸书粉专指出,《天下杂志》的报导资料中,台湾的洗肾比例是世界第一、慢性肾臟病盛行率是世界第三,数据十分惊人,虽然肾臟在发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症状,但若没有在一开始及时止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且持续恶化,最终只能依靠洗肾来维持生活。
陈嫚羚说,慢性肾臟病的高危险族群包含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盐分摄取过多的人,常见症状为尿蛋白、疲倦、肌酸酐指数过高等,但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尿蛋白,除了要定期做健康检查验尿外,平时也可以多观察尿液,小便后等待3~5分钟,看看尿液是否有泡泡,如果出现持续未消除的泡泡,建议儘早就医检查。
另外在生活中也有2种危险的饮食习惯,容易增加罹患慢性肾臟病的风险,第一就是动物性蛋白摄取过多,研究发现在吃了全肉餐之后,平均肾丝球过滤率会增加30%,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肾臟负担;其中以红肉、加工肉品对肾臟的影响较大,过多摄取猪、牛、羊等红肉,以及肉松、培根、火腿、肉乾、腊肉、热狗、香肠、贡丸等加工肉品,将提高22%慢性肾臟病风险。
第二则是习惯吃重口味的饮食,因为重口味食物通常盐分较高,对于血压控制相当不利,容易加速肾臟损伤,建议尽量避免加工食物、泡麵、榨菜、酸菜、菜脯、咸蛋等腌渍食物。
陈嫚羚也分享「护肾饮食」,首先每日至少3蔬2果,蔬菜水果中的钾,有助于排除体内过多的钠,并帮助降低血压,保护肾臟;再者要减少盐分摄取,研究发现低盐饮食族群与高盐饮食相比,可减少41%尿蛋白,维持肾臟功能,建议减量使用烹调用盐,以及盐分高的酱料,像是酱油、蚝油、酱油膏等;最后则是增加摄取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对肾臟影响较小,而且热量通常比较低,也含有膳食纤维及植化素成分,有助于降低体重,建议饮食中可多以豆制品取代红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