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过多的「超加工食品」,不仅可能导致肥胖与慢性病,甚至影响脑部、导致「认知下降」?先前研究表明,过量的加工食品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高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繫;如今《Neurology》研究更指称,超加工食品的摄取与痴呆症、认知功能下降显着有关。

来自中国天津医科大学的团队,从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中撷取72,083 名受试者的健康数据,该族群平均年龄约61.6岁,且研究开始前并无痴呆症病史。在超过10年的随访中,518名受试者罹患痴呆症,其中287人罹患阿兹海默症、119人罹患血管性痴呆,另112人痴呆症原因不明。

研究人员以受试者摄取的超加工食品总量,将其分为4组:最低、次低、高、最高。研究结论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取若增加10%,罹患任何形式痴呆症的机率将增加25%,显现超加工食品确实会影响脑部健康,并造成认知功能下降。

●年轻人也遭殃? 超加工食品吃多影响脑部发展

来自巴西的成人健康纵向研究(ELSA-Brasil) ,则进一步针对35岁以上的年轻族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越高,执行能力与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越快。与摄取较少超加工食品者相比,每天从超加工食品中摄取超过 20%卡路里的受试者,认知能力与执行功能的下降速度,分别快了28%、 25%。

研究作者表示,在过去30年中,全球超加工食品消费量逐渐增长,其被认为会诱发全身发炎和氧化应激,并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与癌症。而超加工食品亦可能为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因素之一。

●吃「超加工食品」使认知下降? 研究:多摄取一成风险增25%

来自中国天津医科大学的团队,从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中撷取72,083 名受试者的健康数据,该族群平均年龄为61.6岁左右,且研究开始前并无痴呆症病史。在超过10年的随访中,518名受试者罹患痴呆症、287人罹患阿兹海默症,119人罹患血管性痴呆,而112人痴呆症原因不明。

研究人员以受试者摄取的超加工食品总量,将其分为4组:最低、次低、高、最高。平均而言,超加工食品分别占最低、最高组日常饮食的9%与28%;研究结论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取若增加10%、患上任何形式痴呆症的机率将增加25%,显现其确实会影响脑部健康、并造成认知功能下降。

年轻人也遭殃? 超加工食品吃多影响脑部发展

来自巴西的成人健康纵向研究(ELSA-Brasil) ,则进一步针对35岁以上的年轻族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越高,执行能力与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越快。与摄取较少超加工食品者相比,每天从超加工食品中摄取超过 20%卡路里的受试者,认知能力与执行功能的下降速度,分别快了28%、 25%。

研究作者表示,在过去30年中,全球超加工食品消费量逐渐增长,其被认为会诱发全身发炎和氧化应激,并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与癌症。而超加工食品亦可能为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因素之一。

●超加工食品与加工食品怎么分? 哈佛呼吁:「6种食物」要少碰

至于超加工食物与一般常见的「加工食品」的区别,哈佛大学医学院出版物《哈佛健康出版社》表示,加工流程会改变食物的自然状态,基本上透过添加盐、油、糖或其他物质而制成,如鱼罐头、蔬菜罐头、新鲜麵包等。大多数加工食品含有两种或三种成分。

超加工食物则可能添加了更多成分,例如糖、盐、油类或防腐剂。超加工食品主要由从食品中提取的物质制成,例如淀粉、添加糖和氢化脂肪,其可能还含有添加剂,如人造色素、香料或稳定剂。如冷冻食品、无酒精饮料、热狗、速食、包装饼乾、蛋糕等皆属此类。

《哈佛健康出版社》建议民眾,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的「原型食物」,包括红萝卜、苹果、生鸡肉、甜瓜与未经处理的无盐坚果等,其能保存完整的营养素,透过乾燥、压碎、烘烤、煮沸、冷冻或杀菌等烹调方式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并使其适合储存和安全食用。

《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超加工食品为美国人摄取卡路里的主要来源(约58%),且占据每日糖分摄取量的90%。因此,民眾应重新审视平时的饮食习惯,是否摄取过量的加工食品,建议逐渐以原型食物做取代,有助避免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

文章来源:本文由《潮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 #痴呆症 #认知功能 #原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