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0年的梅雨季,中国大陆连续下了六十一天的梅雨,在台湾的我们整天盯着电视看三峡大坝会不会决堤,当时是武汉解封后不久,又来个涝灾,相信多数的台湾人当时并不会意识到隔年的夏天台湾竟然遇上百年大旱。
极端气候威胁产业供应链 比中美供应链脱鉤更大
今年北半球的大旱,当下的台湾看似不缺水,也不缺电,彷佛世外桃源,但西太平洋今年颱风生成数量仅八个,以歷史平均来说应要有十二个,数量或强度都比过去还低,「非常反常」,连续第三年的反圣婴会不会威胁到明年的春雨,过了九月大概就会知道。
现在看来,极端气候对供应链的威胁比中美主导的供应链脱鉤更大,增加联准会抗通膨的难度,而且欧洲的通膨比美国严重,好比2012-2013年的欧债危机似的,震央虽在欧洲,美国照样波及。
8月16日拜登签署《通膨缩减法案》将在未来十年投资3690亿美元乾净能源领域,该法案的退税优惠到2030年前将为美国社会带来9.5亿块太阳能板、十二万个风力发电机和二千三百个电网规模电池厂。
同时750万个美国家庭将受惠于这份法案,得以在安装屋顶太阳能板的同时获得30%的税收抵免,而太阳能发电系统在使用周期内每年能够为每个家庭节省三百美元。显然拜登认为能源是推升通膨上涨的主要变数之一,所以从再生能源下手,不过,今年罕见的高温,可能让太阳能设备价格上扬。
六月下旬以来,中国大陆南方地区高温日子数量异常偏多,长江流域气象乾旱持续中。8月19日,中国大陆连续第三十日发布高温预警,重庆六十六条河流缺水断流,这次四川大限电从原先的六天延长到十二天,要求企业全面停工,让电于民,多晶硅龙头通威、保利协鑫四川工厂的生产均受阻。
多晶硅停工供给减少涨价 太阳能电池与模组受惠
由于多晶硅为不间断生产,本次停工后,恢復生产需再歷经爬坡阶段,市场预期,随着多晶硅供给减少,价格将再走高,届时包含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模组等价格均将再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8月18日因第二季利润和太阳能零组件出货量超预期,上调全年营收展望,阿特斯太阳能一度涨超21%,领跑美股太阳能类股,收盘涨超15%,First Solar第三季截至目前为止,累积涨幅达+68.84%,从2011年第三季后,First Solar就一直处在低位筑底,现在才有筑底完成的样子。
8月19日俄罗斯最大天然气生产商Gazprom宣布将从8月31日开始暂停北溪一号供应天然气,为期三天,将欧洲天然气价格送上歷史新高。8月19日欧洲大陆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未来一个月合约收盘报244.55欧元/兆瓦时,刷新今年三月初最高纪录。
在短短两个月内,欧洲工业中心德国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翻了一番多,而未来一年的电价─欧洲基准电价已经飙升至每兆瓦时570欧元(合573美元),比两年前的40欧元高出超过十四倍。随之暴涨的还有欧洲电价,德国、法国以及丹麦等国家明年的电力价格同样也飙升至歷史新高。
欧洲的能源危机自俄乌衝突以来越演越烈,在席卷全欧洲的罕见乾旱加码下,欧洲还面临着莱茵河水位下降带来的内河航运问题,河流乾涸带来的水力发电问题,以及土地乾涸和野火频发进而影响到的粮食危机。
今年夏天延长的酷热和乾旱天气令欧洲一些国家水电库存处于多年新低,莱茵河水位过低已经影响到煤炭等替代燃料的运输,通过公路和铁路的其他运输成本高昂,而高温导致的低风速也降低了风力发电量。莱茵河断航可能主要导致能源产品、化学品原料及中间品、铁矿石、农产品等重要生产原料难以运输到德国。
莱茵河水位过低影响运输 电价飙涨减产推升通膨
德国身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同时也是全球工业领域的重要一环,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传导造成电价持续上涨,欧洲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锌和铝的冶炼产能,还有更多产能可能即将被关闭,例如在化工领域,欧洲维生素A、氯化钾、维生素E、甲酸、MDI、TDI、蛋氨酸、环氧丙烷等,在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达到50%、43%、36%、34%、28%、27%、27%和26%。
在金属领域,欧洲精炼锌、精炼铜、电解铝、工业硅等金属在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16%、11%、11%、8%,如果欧洲产能萎缩对全球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覷,不排除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膨上扬。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48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