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傍晚逐渐降温,许多民眾趁此时间运动,但医师提醒,许多人习惯运动后一次补充水分,但人体狂流汗后水分与电解质大量流失,当事人可能未意识到已有心血管风险,因此许多病患发生心肌梗塞的地点为淋浴间。
博仁医院急重症副院长康志森在《健康2.0》中表示,夏天人体要藉由水分流失来散热,心臟、血管等组织在高温下运作需要更多氧气、更为耗力,因此运动者的体能状况必须颇佳,否则心梗风险更高;「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天热时,气温每上升1度,心血管风险发生率就增加4%,民眾务必了解气温与运动风险的相关性。」
康志森表示,许多男性运动过程因较于兴奋,而忽略补充水分的必要性,但此期间人体长期缺乏水分,水分与电解质大量不足,待其运动完后一次补水,颇不利于健康。
他表示,「我常遇到病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地点是在淋浴间」,因为洗澡时,血液流向全身各处,血压降低,而且人在运动后弹尽援绝,身体不及因应血流量大量减少,会突然意识丧失而昏迷,由于心肌梗塞时发生速度极快,当事人来不及向外求援,或自身已失去意识,「因此心肌梗塞常是生死一瞬间。」
康志森并提醒,许多人平常血压低,自认不易流汗,「但那是在冷气房内不流汗,到户外稍事活动,流汗量大增,血压数值更低,」此时易因低血压昏倒。此外,人若失去意识而跌倒也易造成身体损伤,不得不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