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郭小姐,数年前诊断出白血病,在化疗期间味觉改变,感觉嘴巴总是有臭水沟味,吃肉像吃橡皮筋、吃菜像吃甘蔗渣。台湾联合抗癌协会今公布问卷调查,发现高达7成的癌友都有味觉失调的问题,因饮食受影响,最严重恐导致「癌症恶病质(cachexia)」,因肌肉组织被大量分解,3个月内死亡率非常高。

专家建议,可善用调味料,在癌友的饮食上增添风味。若感觉食物苦涩,进食时可在嘴里含一口水或茶,另也可将金属制汤匙改为木制、陶瓷等材质。

台湾每4分10秒即有1人罹癌,相较前1年快转20秒,为了解罹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台湾联合抗癌协会与书田诊所家医科主治医师陈柏臣合作,于今年9月针对150位癌友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味觉失调虽然是癌症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却容易被轻忽。在142份有效问卷中,有高达70%的癌友在治疗过程中曾有味觉失调的情况,亦有31%的癌友或其亲友因此出现争执。

中医妇科医学博士、靖妃中医诊所中医师陈玫妃表示,在抗癌药、放射线治疗的影响下,味觉感受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负责感受味道的味蕾细胞的生成破坏、引发黏膜发炎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容易口乾舌燥、负责传达味觉到脑部的神经损伤。味觉的变化因人而异,有些人会感觉食不知味,有些人会感受到不同的味道、仅对某种味道较有感受,或是感觉味道变得苦涩。

郭小姐罹患白血病后,化疗期间看碍事味觉改变,在治疗的第1个月,觉得很多的食物都变得很咸、很腻。为让家人方便,她很多时候都吃医院的餐点,常常感觉吃肉像吃橡皮筋、吃菜像吃甘蔗渣,嘴巴也有臭水沟味。治疗期间,她很喜欢吃甜食、淀粉,有时候会吃苹果派、玉米浓汤、肉丸、泡麵等,医师也告诉她「能吞下去的都是好食物」。

陈柏臣表示,最常出现味觉变化的癌症是头颈癌,味觉变化可能造成进食障碍,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甚至因体能不堪负荷,而出现「癌症恶病质(cachexia)」。癌症恶病质是因癌细胞致身体释放大量发炎物质,造成器官异常、代谢机能紊乱,代谢分解速率高于代谢合成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可分为3阶段,前期会出现厌食、体重轻微下降(小于5%)、,中期体重大幅减轻(大于5%)、BMI低于20,第3期则肌肉组织被大量分解、代谢,不仅会有体能低落、皮包骨,且3个月内的死亡率也非常高。

为让癌友能顺利进食,陈玫妃建议家属可尝试不同的调味料,让癌友喜欢的味道更凸显,帮助入口。在难以吃出味道时,可以梅乾、香松配饭,善用咖哩粉等辛香料,或以美乃滋、芝麻、微增、褐藻甘露醇、昆布酱等,增加味道浓郁度。若对苦涩感有所在意,不妨在嘴里含一口水或茶,利用高汤或香气增添风味。由于金属材质的汤匙可能会让人感受到苦涩味,最好改用木制或陶瓷材质的餐具。

#味觉 #癌友 #感觉 #味道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