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大园区竹围社区配合航空城徵收计画,列入第三跑道预定地,全里居民都须搬迁,为保留在地记忆,竹围社区发展协会2年来透过田野调查、访谈耆老,记录地方人文故事编写成册,今发表新书《竹围仔册》作为第一本毕业纪念册,将竹围的故事永久流传。
竹围社区发展协会今发表新书《竹围仔册》,现场聚集许多里民参与,领取这本毕业纪念特辑,协会也颁发奖状给受访的耆老。有里民翻开第一页,看见斗大8个字「致,即将消失的竹围」,心中便百感交集。书中记录竹围渔村记忆、信仰中心福海宫、在地生活百滋味、在地安老毕业特辑等内容,详述在地人、事、物外,也放有多张珍贵老照片。
竹围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徐耀德表示,竹围从前是大园非常兴盛的村落,因航空城计画将灭村,他开始思考究竟能替竹围留下什么,才踏出访谈写书这一步。徐坦言「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挑战」,田调将近2年,慢慢琢磨一字一句,仔细挑选每张配图,《竹围仔册》才终于诞生,年底将出版第2册,盼至少让每户都能拿到一册。
现年84岁的李戴文女阿嬷,已搬迁至观音区,每周3天由儿子李国源接送来竹围参与社区活动,从阿嬷和老邻居热情互动、斗嘴来看,嘴角难掩开心情绪。李国源说,在协会努力下,许多迁出的长辈都会定期回来,这个社区能留多久,就会送母亲回来多久,盼把离开故乡的忧郁感减到最轻,但也提醒母亲需做好结束的心理准备,他十分认同也支持协会照顾里民的理念。
市议员徐其万也说,大园许多民眾配合政策搬迁,去年至今已搬离8000多人,预估年底还有第2波迁出潮,将达1万多人离开,民眾心有戚戚焉,落寞感相当沉重,这本《竹围仔册》写下竹围居民世世代代的记忆,让所有民眾和后代子孙,虽无法亲眼看见竹围原本的模样,也能透过书籍瞭解爷爷奶奶的家乡,可谓歷史的见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