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症被喻为「小儿科最棘手的疾病」,此项疾病却鲜为人知,也有许多临床医师碰到川崎症却无法正确诊断,若拖延治疗,恐会造成永久的心臟后遗症。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川崎症中心主治医师郭和昌,投入研究川崎症多年,近年来秉持着「客观诊断川崎症」的精神,开发出川崎症分子诊断,并获得中华民国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的「未来科技奖」与多项奖项,期望此项诊断技术能够发扬出去,让罹患川崎症的儿童能在黄金治疗时间获得治疗。
「等到孩子被诊断川崎症时,家长才知道这个疾病」郭和昌感慨表示,川崎症虽为严重,且台湾发生率已是全世界第3高,但还是很少人知道此项疾病。郭和昌说明,川崎症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会有发烧5天、嘴部红肿乾裂、双眼泛红、淋巴肿大、四肢浮肿脱皮、全身出现皮疹等症状,若没有把握10天的黄金治疗时间,患者会有一辈子的心臟问题,恐导致冠状动脉瘤引发心肌梗塞。
目前临床医师都是以「主观」的方式诊断,透过病徵判别是否罹患川崎症,因此常会因为病徵没有完全显现,或是临床医师较少接触川崎症病患,导致诊断出现误差,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因此郭和昌开发川崎症分子诊断,将主观转为客观,透过抽血检验白血球内的微核糖核酸,经电脑运算后,能精准迅速的在5小时内诊断是否罹患川崎症。
川崎症分子诊断方式是将血液内的白血球分离出来,透过次世代定序及反覆验证,将2000多个微核糖核酸运用扫描的方式检验,从中找出10个能显现川崎症的微核糖核酸,若这10个微核醣核酸的发炎指数很高,就可以知道孩童已罹患川崎症,准确率高达8成以上。
郭和昌说明,从2016年开始研究此项开发,起初只有只有100多个川崎症案例加入研究,但经过6年的时间,加入的个案已经提升到600多个,机器经过学习模式后,准确率已从8成左右提升到8成5以上。此项诊断套组除了可以诊断孩童是否罹患川崎症外,也可以监测川崎症患者治疗的反应与成功与否。
「若能及时诊断出川崎症,等于改变了孩子与家庭的命运」郭和昌表示,川崎症若没及时治疗,后遗症相当严重,会导致病患一辈子都不能激烈运动、随时要掌握心臟的健康状况,更需要一辈子服用心臟药物,对于病患和家属都是很大的困扰,希望透过此项开发,能让医师在诊断川崎症时迅速又精准,且不需全依赖主观的诊断方式,而是能以客观的数值去判断病患状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