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癌症登记资料显示,大肠癌蝉联14年为癌症发生人数之首,代表每30分钟就有1人罹患。为降低大肠癌对民眾的威胁,国民健康署针对年满50岁至未满75岁之民眾,提供粪便潜血检查,每2年1次定期筛检,可有效降低35%大肠癌死亡率。但若民眾筛检出异常,却不接受大肠镜检查,死亡风险将增加6成4。
●早期大肠癌治癒率高 政府吁:筛检异常尽快治疗
一般来说大肠癌是可预防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痊癒率相当高,国民健康署表示,早期大肠癌诊疗的存活率高,5年存活率达9成以上,但第4期大肠癌5年存活率则不到2成。另研究资料显示,筛检结果异常的民眾若是延迟确诊,其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将大幅增加,超过1年才接受大肠镜检查者,罹患进行型大肠癌风险更高达2.8倍;建议于筛检异常6个月内接受大肠镜检查。
台大医院内科部医师邱瀚模指出,粪便潜血检查结果为异常者较一般族群罹患大肠癌风险高20至30倍,若未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检查,进而找出病兆,并予以处理,则大肠癌的死亡风险将增加6成4。
国健署也补充,当大肠癌筛检结果呈现异常,通常是大肠息肉与大肠癌高危险群,请民眾一定要儘早接受大肠镜检查,如有发现瘜肉,也能在检查过程中一併切除,无需再进行额外的手术。
●大肠癌发生率随年龄增加 定期筛检注意防癌
关于大肠癌的危险因子,国健署透露,民眾如有肥胖、缺乏运动、抽菸以及大肠直肠癌家族史等,建议平时维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体内新陈代谢;饮食方面,应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以促进肠胃蠕动,肉类的摄取需避免红肉、加工肉品及高脂肪部位等。
最后,国健署呼吁,防疫的同时,也别忘了防癌,粪便潜血检查只需持健保卡至医疗院所领取採便管,在家就能轻松採检,採检后缴回採便管,流程简单又安全,可避免长时间待在医疗院所。由于大肠癌的发生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攀升,故定期筛检才能「肠」保健康,远离大肠癌。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