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够是现代人普遍的现象,周一到周五睡不够,到了假日希望能补眠来补充精神,但研究发现,事后需要花更多时间补眠才能弥补一天睡不够所带来的身体影响。平日熬夜加班、追剧,总想着周末再好好睡个觉就能弥补过来,但研究发现没那么简单。

●少睡一小时 身体需要4天充足睡眠才能充饱电

人平均一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不过由于工作和生活型态,导致现代人普遍睡不够。但睡眠对人体是一种自癒的过程,排除身体废物、处理身体发炎的症状,并把白天的资讯加以整理分类。

面对睡不够的状况,许多人总想着周末一次睡饱睡满,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因为已经有许多研究指出,睡不够和事后弥补,在时数上不是1:1,而是要多休息数倍的时间才能让身体机能回到之前的状态。例如一篇2016年刊登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指出,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但结果显示,每少睡1小时,就需要4天的充足睡眠才能让身体回到理想的状态,包括葡萄糖的代谢能力、认知功能和甲状腺的功能等等。

而另一篇最新的研究则聚焦在长期睡眠不足需要多久时间復原。波兰的亚捷隆大学 (Jagiellonian University)研究团队找了23名自愿者进行为期21天的研究。

研究前4天受试者过一般正常的作息,接受认知功能、反应力和脑波的监测,并填写自认的充足睡眠时数,接下的10天减少他们30%的睡眠时间(约减少2~3小时),最后7天观察身体功能的復原程度,包括脑波和认知功能的评估(例如用红顏色写「绿色」这个字,要求受试者回答文字的顏色。)

7天过后,这群受试者仍然无法回到睡眠不足前的状态,只有反应力稍有回升。「这个结果提醒我们,当睡眠不足成为常态时,更应该注意相关的健康议题,」研究团队说。

根据美国疾管中心的建议,18~64岁的人要睡7~9小时,「但现代人已经习惯长时间睡不够,所以不觉得有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睡眠专家、台湾应用心理学会理事长蔡宇哲说。

蔡宇哲也指出,许多企业老板或新创负责人热爱工作,每天可能只睡3、4小时,也不觉得累,但其实都是靠肾上腺素在支撑、预支健康,一旦遇到挫折或事业不顺,低潮会比一般人更严重,身心伤害更大。

●眠不是睡愈多愈好 「质」跟「量」更重要

蔡宇哲建议,补眠不是睡多就好,要注意「质」跟「量」,睡不好补眠效果有限,睡太多反而影响后续生理时钟的调整:

1. 质:身体机能被过度激发,补眠前要放松

睡不够的人往往是上班族或育儿族,身体长期呈现紧张、备战状态,导致睡眠品质差,因此睡前要刻意做些喜欢的事情放松自己,「一般人建议睡前30分钟开始做;入睡困难的人则建议1.5小时前。」

2. 量:多睡不能超过2小时

想多睡点,可以提早就寝或延后起床,不论是哪一种,都建议整体时间不超过原本睡眠时数的2小时,而且建议延后而非提早,「除非是非常想睡,不然有些人提早上床反而睡不着、失眠。」例如平时都睡7小时,那么补眠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9小时,可以提早30分钟上床,延后1小时起床。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时间 #补眠 #建议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