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但有人有胖的本钱,有人胖起来却慢性病缠身。阳明交大研究团队发现「口型蛋白」(stomatin)在肥胖慢性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预防医学的健康风险评估及药物开发应用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
这项研究由阳明交大校长林奇宏、肿瘤恶化卓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董建亿博士、吴韶芩博士等人共同完成,已发表于今年的Nature期刊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过去科学界认为口型蛋白只是一个与遗传血液病相关的膜蛋白,但阳明交大研究团队在细胞与动物系列研究中证实,口型蛋白会透过细胞内ERK讯息传递路径调控脂肪之分化,并影响细胞吸收脂肪酸之能力,不仅会加速脂肪细胞肥大,还会诱发代谢症候群的异常现象。
吴韶芩表示,降低口型蛋白的表现量,可观察到细胞内部脂质的堆积与分化明显被抑制;高表达的口型蛋白则会加速细胞内部脂滴间之融合并且促进了细胞摄取脂肪酸之能力。
在后续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以高热量饮食喂食老鼠20个星期,比较一般野生型老鼠以及具有过量表现口型蛋白的基因转殖鼠发现,能够转录出口型蛋白的基因转殖鼠,在个体体重抑或脂肪组织的重量上皆明显高于一般老鼠,也可诱发胰岛素阻抗、肝功能异常等新陈代谢症状。
吴韶芩解释,当摄取过量热量时,身体可以用增加脂肪细胞的数量与大小两种方式储存脂肪。当身体选择以增加脂肪细胞数量的方式增加脂肪的囤积能力,维持了脂肪细胞的正常功能被认为是较为健康的肥胖。
但若脂肪细胞以撑大细胞的方式增胖,过量脂肪囤积在细胞内将会大大增加细胞功能障碍的机率,失去正常储存功能,游离的脂肪酸将会被各组织所吸收,进而影响各器官正常功能诱发疾病的发生。过量的口型蛋白促进脂肪摄取脂肪酸的能力,大大的加速细胞肥大病态的进程。
有些人即使肥胖、体脂高,但没有发生新陈代谢疾病,有些则疾病缠身。肥胖诱发代谢症状可能与脂肪细胞在分化及脂肪吸收的调控差异有关。本研究对于口型蛋白在预防医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