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台湾引发公共卫生争议的「无敌星星」说法,遭指责为误导民眾、扰乱防疫政策,成为少有的媒体流言与公共政策对战的案例。但是一项在美国印地安纳州所做的最新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自身产生的免疫力确实较仅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要强2~3倍。虽然如此,研究报告仍建议接种苗疫,因为透过感染形成免疫力的风险太大,不仅无法获得接种疫苗大幅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的保障,也不能完全避免再次感染。显见感染后星星是有的,但并非「无敌」。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PHA)发行的《美国公共卫生期刊》(AJPH)近期发表一项新的研究,结合美国印地安纳州所获得的检测和免疫数据,比对患者病歷,来评估感染痊癒者与接种疫苗者再次面对病毒时的感染风险、重症率与死亡率,案例比对考虑的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居住地和临床诊断的差异。
针对267847个案例研究显示,在设定的6个月研究时程内,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6.7%),明显高于曾感染者再次感染的比例(2.9%),差异高达2~3倍。但是,接种疫苗者感染后的死亡率却较2次感染者死亡率低37%,接种疫苗者急诊率与住院率也分别比2次感染者低24%和37%。
研究报告的结论认为,在同样的生理与社会背景下,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的比例明显高于曾感染者再次感染的比例,可以因此获得接种疫苗者免疫能力比曾感染者的免疫能力低了2倍有余。但是一旦感染新冠后,接种疫苗者初次感染比曾感染者的2次感染有低得多的急诊率、重症率与死亡率。因此,很显然地,只要有安全的疫苗,透过感染来获得更高一些的免疫力并不划算。
该研究报告指出,不论是辉瑞BNT162b2或莫德纳的mRNA-1273与娇生Janssen JNJ-78436735疫苗,都能对接种者提供相当大的保护,大幅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虽然疫苗的有效性并非100%,变异毒株出现突破性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但研究数据证实mRNA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仍有86%的感染保护率与96.7%的防止重症有效率。
许多观察性研究也证实,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自然形成的免疫力可以对再次感染形成保护率。免疫学的研究已有证据表明,这种个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在感染后很快出现,可以保护感染痊癒者在至少6至12个月内让后续感染风险降低80%以上。
研究报告建议,由于各种免疫力的数据仍无一致的规范,接种疫苗与曾经感染者的免疫力在不同年龄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重症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进程也需要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来做为佐证。
网路上有些讨论认为,如果你接种了疫苗,你的免疫能力将大大低于因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人,这种论调似是而非,也不太负责任。因为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来说,感染后转为重症或死亡的风险较接种疫苗者高出许多,只要能接种疫苗,就没有必要拿生命去面对更大的风险,因为没有接种疫苗,你就不知道是不是过得了初次感染这一关。
此外,以现在免疫逃逸能力极强的Omicron 出现BQ1.1及XBB变异毒株来说,重覆感染的机率更大,在有重覆感染风险的环境,急诊、重症与死亡率的保护力还是接种疫苗者要好得多。
总之,未来感染人群不断增加,所谓「初次感染」会愈来愈没有意义。初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也无法完全挡住重覆感染,虽然初次感染确实有颗较强的「星星」,但绝非「无敌」。网路上拿电玩游戏做比喻,其实是感染者自我安慰的话题,谈论者也大多数都打过疫苗,不致于影响防疫政策,若因此惊动防疫部门大张旗鼓地声讨挞伐,恐会引来小题大作之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