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廖小妹妹去年因呼吸衰竭,仰赖叶克膜维生长达4个月时间,器官移植是她的最后一线生机,但大爱器官来源有限,台大医院团队审慎评估后,执行台湾首例「活体肺叶移植手术」,由父母各捐一片肺叶,经过15小时手术,三人恢復良好,女童持续术后復健下,终于在住院半年后,今天迎来出院回家的日子。
去年5月,廖小妹妹因为感染引发蜂窝性组织炎住院,因併发呼吸衰竭、败血症使用叶克膜续命,7月又因病情加重,从中部转院至台大医院。台大医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绍勛回忆,初次看到廖小妹妹时,她已经使用叶克膜3个月,虽然意识清楚,但躺在床上非常虚弱,即便配戴氧气,血氧浓度仅77%。
由于廖小妹妹双侧肺部严重受损,器官移植是维持生命的唯一选项。但徐绍勛坦言,国内大爱器官(包括脑死、心臟死后捐赠)来源非常稀少,很多病人因为等不到器官而过世,另一种方式是活体器官捐赠,由五等亲内家属捐出健康器官。
目前国内肝臟、肾臟移植多半採活体器官捐赠,但过去没有活体肺叶移植的经验。徐绍勛说,活体肺叶移植手术最困难的是,必须找到两位适当的捐赠者,须年满18岁、55岁以下,血型相容,体型和肺功也要符合评估,分别捐出右下和左下肺叶,「虽然困难,但这是唯一能拯救廖小妹妹的方式。」
去年10月27日,台大医院共出动4组团队,分别负责爸爸、妈妈和廖小妹妹,以及另一组团队负责器官通气及灌流,早上8点开始,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整整15个小时,完成国内首例活体肺叶移植手术。
廖爸爸感性表示,因为家住南投,过去只能每周末来台北看女儿,当时看她情况越来越差,医师提出活体移植的选项,很快就决定接受;原本担心自己有高血糖没办法通过评估,所幸一切都很顺利,全家人都在逐渐康復中。
徐绍勛说,即使术前召开多达16次会议,让团队成员充分熟悉所有流程,也进行术前模拟演练,但术前两天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指出,在所有器官移植中,肺臟永远是最困难的,从1991年台北荣总完成第一次脑死肺臟移植后,经过31年,台大医院终于发展出活体肺叶移植。
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黄俊升说,2005年卫生署(现卫福部)核准执行活体肺叶移植,但直到去年才首度执行,这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团队也曾经思考过,是否有把握成功,但对于廖小妹妹来说,没有其他方式能恢復健康,在这样的想法下,团队努力完成这样的任务。
手术后约半个月,廖小妹妹经过復健已经能够自行站立,到现在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不需要设备辅助。廖小妹妹在住院长达半年后,今天终于可以出院返家,医疗团队特别送上大蛋糕庆祝她重获新生,徐绍勛感性地说「妹妹脸上的笑容,是我们最难忘的新年礼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