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消化内科求诊的30岁吴先生,由于饮食时发现吞咽困难、体重减轻20公斤,被安排数项检查,才发现其食道严重扩张,已经患上「食道迟缓不能症」。医师指出,食道迟缓不能症每年发生率约为每10万人口中仅1至2人,目前好发在30到50岁此一年龄层,可透过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北市联医仁爱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李熹昌说明,食道迟缓不能症临床症状以渐进式的吞咽困难表现为主,其他症状包含胸痛、胃酸逆流、营养不良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从有症状到确定诊断,平均花费约2年。
李熹昌举例,有1名30岁吴先生1年来觉得吃东西时吞咽困难,需要喝大量的水帮助吞咽,体重也减轻20公斤。经瞭解患者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并进行详细身体检查后,透过X光检查发现严重食道扩张,后经胃镜、电脑断层检查诊断为食道迟缓不能症,最后经内视镜肌肉切开术治疗,患者的饮食已渐渐恢復正常。
他解释,经口内视镜肌肉切开术是近年发展的微创内视镜手术。作法是将内视镜伸到食道处,利用特殊的内视镜手术刀在食道黏膜下层做一通道直达胃部贲门,之后在通道内切开食道下端括约肌,以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手术时约1至2小时,优点包含无伤口、復原快速、禁食时间短等。
李熹昌指出,治疗食道迟缓不能症的方法分为2类,包含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前者为药物治疗、局部肉毒杆菌注射及气球扩张术等,气球扩张术效果较明显但有食道破裂风险,大多数病患常常復发需要接受多次的扩张治疗。
李熹昌续说明,外科手术治疗则是直接切开食道下端的括约肌,但因食道下端括约肌整层被切开,手术中需要同时执行胃底折迭术,否则患者术后会有严重的胃食道逆流现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