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逾60岁的退休男子,过去曾发生过心臟衰竭,却未养成规律用药与定期回诊检查心臟的习惯,直至近期出现泡泡尿、排尿不正常的状况,赶紧前往肾臟科检查,这才惊觉正是因为自己没有按时服用心臟衰竭药物,使心臟功能再度恶化,进而导致肾臟衰竭。后续虽然在心肾团队共同治疗下,心臟功能已有改善,左心室射出分率也从原本不到30%,提升至40% 以上(一般正常数值为52-74% ),但他的肾臟功能却一去不復返,就此踏上洗肾的命运。

●预防心肾症候群 心臟衰竭病友应规律服药、定期回诊追踪

义大医院肾臟科张敏育医师指出,心臟衰竭会使血液输出量长期不足,渐渐就会影响肾臟功能,若心臟衰竭病友未积极治疗,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慢性肾衰竭,甚至进展成尿毒症,严重者只能借助透析治疗或肾臟移植来代替肾臟工作以维持身体机能;另一方面,也因为肾臟功能恶化,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长久下来心臟过度负荷,加重心臟衰竭程度,即会形成所谓的心肾症候群。

张敏育医师强调,「心臟衰竭病友应规律服药、定期回诊追踪,才能避免心肾共同恶化!」「已经进入透析的病友,也要积极治疗心臟衰竭,避免恶化成末期心衰竭」临床上,医师也会依据病友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而目前心臟衰竭的标准用药可区分为以下四大类:

1. 肾素-血管张力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透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进而减轻心臟负担,包括血管张力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器(ARB);

2. 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β-Blocker):可抑制过度活化的交感神经系统,减缓心跳、降低血压,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3. 矿物性皮质素受体拮抗剂(MRA):具有保留血钾、轻度利尿的功效,能减少心臟纤维化,对抗贺尔蒙对心血管之危害,但不能用于治疗透析病友;

4. 钠-葡萄糖共同输送器–2抑制剂(SGLT2i):减少钠离子再吸收,促进尿液排出以减少心臟负担,但不能用于治疗透析病友。

除了药物治疗外,张敏育医师也提醒心臟衰竭的病友,平时应多注意血压控制,保持少盐、少糖、少油的良好饮食习惯,戒除菸酒、长期熬夜等坏习惯,才有机会降低心臟衰竭恶化的风险。

文章来源: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心臟衰竭 #病友 #心臟 #尿毒症 #洗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