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汉他病毒症候群首例!中部一名30多岁女性因眼窝痛、发烧、腹痛就医,两度就医确诊为汉他病毒感染,家中从事饲养白鼠工作,但全数採检为阴性,排除为感染源。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个案有一名同住家人去年曾确诊和他病毒症候群,怀疑为家庭群聚。
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首例汉他病毒症候群个案,为中部30多岁女性,1月15日起陆续出现眼窝痛、发烧、腹痛等症状,1月16日至医院就诊,医生开立退烧药后返家休养,1月17日因症状未改善,再次就医并收治住院,检查发现血小板偏低、肝指数偏高,经通报检验确诊汉他病毒感染,目前状况已稳定出院。
该案近期无旅游史,主要活动地为工作地及住家周边,工作时常接触鼠类,且日常活动可能接触野鼠排泄物。罗一钧指出,家中从事饲养白鼠的工作,目前已针对家中白鼠採检,结果皆为阴性;该案有一名同住家人曾在去年11月确诊汉他病毒症候群,当时她被列为接触者、採检为阴性。
罗一钧说明,由于个案住家附近也有菜园,可能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比较怀疑是环境中的共同感染源,目前定调为疑似家庭群聚。疾管署表示,该案相关接触者共9人,其中2人发烧,7人无疑似症状,卫生单位已启动各项疫情调查,安排接触者採检送验,前往个案住家周边进行捕鼠作业厘清可能感染源,并进行民眾卫教等防治工作。
疾管署统计,国内去年累计5例汉他病毒症候群确诊病例,个案居住地为台北市(2例)、新北市、高雄市、彰化市(各1例)。罗一钧表示,去年首例发生在4月,今年确实有比往年早的现象,通常汉他病毒个案比较容易发生在鼠类繁殖旺盛的夏季和秋季,今天公布的个案怀疑是共同暴露感染来源,社区风险还有待评估。
疾管署表示,汉他病毒症候群为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类经由吸入或接触遭带有汉他病毒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粪、尿、唾液)污染之飞扬的尘土、物体,或被带有病毒的嚙齿类动物咬伤而感染,经由人与人接触传播的机会极低。
疾管署呼吁,落实「不让鼠来、不让鼠住、不让鼠吃」是预防汉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时应留意环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径,家中厨余或动物饲料应妥善处理,并做好环境清理,尤其是仓库、储藏室等老鼠容易躲藏的空间;如发现鼠类排泄物,应先佩戴口罩、橡胶手套及打开门窗,并以稀释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泼洒于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待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行清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