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习惯,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现,不同人群中咬指甲的流行率从3%~46.9%不等,有研究发现,在医学系学生中,发现咬指甲的比例最高。医师表示,长期咬指甲除了会使得指甲受损、牙齿问题,也会导致感染,建议可寻求专业医疗协助。
重症医学专科医师黄轩在其脸书粉专表示,咬指甲通常开始于儿童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咬指甲的人会倾向于停止咬指甲,咬指甲的行为被归类为妥瑞氏症候群,属于一种神经精神疾病。根据2020年的研究,咬指甲可能与心理压力、焦虑、无聊和寂寞等情绪有关,另外,36.8%~63%的病例有家族史。
黄轩表示,长期咬指甲有害健康,有经验的医师会看病患有无长期咬指甲,从而追踪病患身体内的危机,根据2014年的研究,长期咬指甲可能导致4种健康问题,包括指甲受损、牙齿磨损错位问题、口腔与全身感染、皮肤感染溃疡问题。
他并表示,咬指甲是可治癒的,但仅25%会寻求专业医师治疗,应对咬指甲的策略有3种,包括增强自我意识、替代行为、心理治疗。黄轩并表示,透过专业治疗可有效减少咬指甲的症状,但是26.4%家长不会带孩子去看医师,甚至70.2%的家长还会用惩罚孩子的方式来改变小孩这一习惯,但其实效果不佳,反而增加小孩的焦虑与压力。
黄轩指出,有些重症患者的感染来源可能就是来自于其不健康的行为,而咬指甲就是容易诱发感染的行为,因此提早治疗咬指甲的行为有其重要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