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大武山牧场从惨赔数亿,一跃成为年营收12亿、市占第三的鸡蛋供应商,靠的是10年来累积的经营与数据管控功底,才能迎战蛋荒、稳定出货。
面对禽流感、极端气候,及饲料价格上涨,全球大闹鸡蛋荒,位在屏东的「大武山牧场」稳住阵脚,用科技化管理和改变饲养方式度过危机,去年国内蛋荒刚起时,还逆势加码供应1至2成数量。
外界对于「大武山」或许陌生,但多少吃过大武山的鸡蛋,从家乐福、全家、全联等各大通路,到麦当劳、早安美芝城、三井集团、丸龟制麵等连锁餐厅,都有用他们的鸡蛋。目前大武山牧场每日自产自销约80万颗鸡蛋,全台市占3%,仅次于大成的10%和卜蜂5%,居国内市占第三位。
不只如此,大武山耗资7亿元的彰化洗选厂预计明年底完工,透过向当地蛋农收购鸡蛋洗选,日洗产能最高可达到两百万颗鸡蛋,届时市占率有望挑战两位数,超车卜蜂。
能有这番成绩,于蛋荒中稳定供货,背后推手来自大武山营运长魏毓恒的品牌经营与数据管控。
切入餐饮业 打响品牌声量
家族二代,魏毓恒虽年仅34岁,但他从2013年就接手家业,至今已满10年。回首当初,他接下的并非金鸡母,而是块年年亏损的烫手山芋。专攻AA级高品质鸡蛋的大武山,最初豪砸6、7亿元投资先进设备,可惜当时市场缺乏分级计价概念,加上通路被蛋商掌控,一颗原订5元的鸡蛋只卖3元,贱卖结果就是年营收仅2亿元,连设备摊提费用都不够。
面对颓势,魏毓恒很快抓住问题在「通路」,当时大武山饲有30万只鸡,虽不是最大,但足够规模发展自有品牌。起初只有国营通路台糖接纳他们,其余超商、卖场多不愿贸然引进高价蛋。
山不转路转,魏毓恒改从较愿意花钱买高品质蛋的餐饮业者切入,成功打进麦当劳、三井等,打响品牌声量后,再回头找通路商谈判,总算取得全家、全联等大型通路引进。
「我常开玩笑说,货架上虽然有5、6个品牌,但闭着眼睛选,二分之一都来自大武山。」魏毓恒道破,早期很少人做冷藏蛋,加上他们还会帮一些大厂代工,国内多数冷藏蛋出自大武山。时至今日,大武山已将代工比重降至5%,转用多元商品抢攻市占率。「我发现每个通路对同类型产品货架有限,所以我们做很多不同类型产品,才能抢攻更多货架。」大武山陆续推出机能蛋、动福蛋等新品项,拉拢不同客群。
为兼顾产能与品质,大武山从养鸡到产蛋,有一系列检测及数据把关。以鸡只来说,会针对饮水量、饮食量、体重等健康状况分析,「我们有标准手册,包含鸡只几周时体重应该有多少,太胖太瘦都不行。」不只对鸡严格,每颗鸡蛋也要经过14道洗选流程,再抽样检验新鲜度,一旦数值偏低,品保人员就会与农场主管、专职兽医讨论原因,若与鸡的健康状况有关,便能及时治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