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连续15年高居癌症患者人数之首,医师指出,国人饮食西化、缺乏运动,使大肠癌发生率增加,虽然大肠癌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提醒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民眾,35岁起应定期做大肠癌筛检。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梁程超指出,一名39岁庄姓男子经常外食,少吃蔬菜、偏爱油炸物,他知道自己饮食习惯不健康,加上父亲去年发现罹患大肠癌,赶紧安排健康检查;结果发现大肠内有息肉,立即切除,经病理送验发现是一颗具有高度癌化风险的进行性腺瘤。
梁程超表示,庄男爱吃高脂肪食物,又有大肠癌家族史,是大肠癌高危险族群;大肠癌有高达95%都是由息肉(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5至10年,幸好庄男警觉性高,做大肠镜就可轻易将这颗可能发展成癌症的病灶移除。
梁程超提醒,不是只有高危险族群才需要做大肠癌筛检,建议年满50岁务必接受由国健署提供的每2年一次粪便潜血筛检,研究证实可降低35%大肠癌死亡率;若结果异常则要进一步安排大肠镜检查,因为其中约有5%是大肠癌,另外有50%会有腺瘤性大肠息肉,只要经由内视镜切除,就可以降低高达90%大肠癌风险。
至于高危险族群,梁程超建议可提早到35至40岁就开始安排大肠癌筛检,以免错失治疗的黄金时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