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经济系与台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台湾经济学会2日举行「通膨与货币政策」研讨会,包括前央行副总裁陈南光、央行理事陈旭升、李怡庭及台大经济系教授吴聪敏等人出席。

李怡庭认为,物价稳定是央行的首要职责,取得民眾信任非常重要,因为央行是发行法币的唯一单位,必须透过经济理论、实证研究分析,并定期检讨改进货币政策执行,再次呼吁央行应建立有独立性、公开透明、可咎责性的央行和货币政策执行架构。

他强调,物价稳定会影响所得分配,造成财富分配不均,而低所得族群相较于高所得者,对于通膨感受度更高,因此,央行维持物价稳定,不仅是保护一般人的货币购买力,也是保护低所得家户的生活水准。

她进一步指出,去年国内CPI年增率2.95%,但17项重要民生物资价格持续上涨,若参考ECB经验,CPI编制把房价纳入,CPI会再增加0.3至0.4个百分点,房价上升也间接推升房租,带动CPI上涨,且房价上涨有僵固性及持续性,因此,建议台湾央行应编制多元物价指数,货币决策上将有更全面考量。

陈旭升则指出,美国联准会(Fed)在前年4月至11月对外宣称这波通膨是短暂的,导致现在要用更大力气处理通膨难题,不得不使用「暴力升息」来压抑通膨,太晚行动已付出成本,也侵蚀了央行应有的可信度。

陈旭升强调,通膨预期反应出消费者对通膨的看法,央行掌握通膨预期的资讯很重要,但吊诡的是,台湾央行从未对外说明台湾通膨预期现况,「没有掌握资料与数据,如何拟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他呼吁央行进行消费「消费者通膨预期调查」,并以美国经验为例,认为国内进行此调查「绝对做得到,就看要做不做」。

陈南光也认为,若忽略通膨预期的重要性,可能对于通膨产生误判,其次是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央行自栩政府机构专业度最高,货币政策应透过研究基础,若是用个人经验来对货币政策进袭判断,恐会相当局限。

吴聪敏则建议,在保守封闭的机构待越久,越难突破保守封闭思维,央行制度如何变革很关键,呼吁台湾央行总裁应该要来自体制外人士,才有机会突破央行封闭决策的循环。

#CPI #央行 #通膨 #货币政策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