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认为生理疾病会影响心情,然而心理影响生理极大。本月(5月)刊登于国际期刊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发现,以心理治疗的方式改善忧郁症状,可以明显减低忧郁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与死亡风险。
林口长庚医院胃肠肝胆科副教授、医师李柏贤在其脸书分享一篇刊载于《欧洲心臟杂志》(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的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非常大规模的研究,受访者是63万多名曾接受心理治疗的英国人。
忧郁症会增加72%心血管疾病风险,该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后,59%患者忧郁症状改善。相较于忧郁症状没改善的人,忧郁症状改善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2%,死亡率也下降19%。
若依年龄区分,45~60岁患者经过心理治疗降低心血管及死亡风险相当显着,可降低15%心血管疾病风险,与22%的死亡率。60岁以上者可降低6%心血管疾病风险与15%死亡率。
李柏贤表示,心理治疗的效用在60岁以上者较差一点,可能是因年长虽然忧郁症状改善,但受限身体状况,活动力未能大幅提升,使其风险改善幅度较小,「但忧郁症状改善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
研究人员推测可能的原因为2个。一为生活习惯会随着忧郁症状改善,而随之改善,好的生活习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第二为忧郁症会造成慢性发炎,包含血管壁,因此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