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总署表示,世界对石油、燃煤、天然气的需求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高峰,然后2030年底时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占比会开始从长年约80%降为73%。
美国财经新闻网CNBC指出,与能源有关的碳排也正朝在2025年底时达高峰迈进。
不过国际能源总署(IEA)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报告及声明也提到,全球持续发电转型,「诸如风电、太阳能、热泵等洁净能源技术提升显着,电动车也扮演关键角色」。
国际能源总署在声明中指出,到2030年各国路上的电动车数量会是现有的10倍,再生能源在全球的发电占比将从今日约30%增加到接近50%。
儘管已有诸多转型,国际能源总署仍强调,若想达成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所设将全球暖化增幅限制在摄氏1.5度的目标,仍需各国更多努力。
声明中说:「就目前情况而言,化石燃料需求依然过高,无法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
在这份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总署说按既定政策情境所做的模型评估显示,仅靠现有努力,「到2100年时有5成机率气温增幅会是2.4度」。
国际能源总署今年9月26日发布「净零排放路径图:实现1.5度目标的全球之路」(Net zero roadmap: A global pathway to keep the 1.5°C goal in reach)作为2021年相关报告的最新修正版,里面也提到各国当前应对气候变迁的做法,不足以在2050年底时达标净零碳排。
按国际能源总署规划,若想在本世纪下半叶达成碳中和(透过减碳作为将碳排量做到正负抵销),2035年底时先进经济体必须做到碳排较2022年减少80%、新兴和开发中经济体减少60%,否则就不可能达成2050年净零碳排、从而做不到将暖化增幅压在1.5度内,进而为人类、生态系统和气候带来严重后果。
国际能源总署估计,若全球在2035年底时只能做到减排1/3,就会拖到2060年代中期才能达标净零排放,届时2050年全球暖化的增温幅度会是1.7度,唯有世人拿出比目前更显着的减碳成绩,2100年才有机会将气温增幅压在1.5度内。(译者:陈亦伟)1121026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