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成因多元,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重要的危险因子。对此,基隆长庚纪念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钱政弘引述美国一项大型研究指出,若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者,罹患胃癌的风险将高达6倍,越早治疗罹癌风险越低。此外,他也提醒,胃癌症状比例最多的是体重减轻,即使到末期都可能不会胃痛,一旦出现吃不下、容易饱、脚水肿等徵兆,务必提高警觉。

钱政弘在脸书专页「钱政弘 胃肠肝胆科医师」发文提到,先前遇过一名40岁女性患者,于3年前罹患胃癌后痊癒,而她的父亲去年也得了胃癌,却在1个多月后离世。该女子感嘆说道,其父从头到尾都没有胃痛,胃也一向很好,只是双脚水肿,原以为是水喝太多所致,直到情况久未改善才做超音波检查,结果在肝臟看到多颗肿瘤,进一步发现是胃癌扩散到肝臟与腹膜,诊断后病情恶化很快,不久后就病逝。

藉由此案例,钱政弘说明,导致胃癌的原因很多,除了压力大外,吃太咸、腌渍食物、家族遗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病史、A型血型也都是危险因子。

而在上述危险因子中,钱政弘特别提醒,若有家族遗传史,务必还要注意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细菌很容易在家人间传染,导致胃癌,吃药将细菌杀死可减少患病机率。他提到,根据美国一项大型、长期追踪71万人的研究发现,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者,罹患胃癌的风险将高达6倍;有治疗幽门杆菌者,风险则降到2.6倍,所以越早治疗罹癌风险越低,平均可以下降63%。

谈及胃癌的症状,钱政弘指出,比例最多的是体重减轻占62%,其次才为腹痛占52%,其它则还有噁心、吞咽困难、胃出血、易有饱足感等。然而他示警,依照临床上的经验,即使进展到胃癌末期都可能不会胃痛,一旦出现吃不下、容易饱、脚水肿就是警讯,务必尽快就医检查。

#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症状 #胃癌危险因子 #脚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