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统中药行产业面临凋零,除了从业人员面临高龄化危机之外,发照状况不如预期,导致全台中药行从1万5000家,腰斩剩下8000多家,每年减少600至700家,若以这个状况持续下去,11年后恐怕找不到中药行了。
根据《三立新闻网》报导,中华民国中药商全联会名誉理事长马逸才表示,目前经营中药商主要来自2大管道,第一是卫福部于民国87年修订「药事法」第103条,明订82年以前曾经审核、列册的中药从业人员得以继续经营中药贩售业务。
当中规定若是82年以后才入行的中药从业人员,须符合特定条件、修习课程并经国家考试及格,才可从事中药材贩售;近年透过103条考核增加了需执业期满2年的条件,2019年公告后,有4000多位从业人员申请续照,只有3700位核准。
第二种管道则是由现行药学系学生、中医师或修习17个中药学分的药师,向卫生局新申请中药贩卖经营执照,但这部分的人力来源40年来只有1%~2%。
马逸才表示,全台中药行已从过去的1万5000家,腰斩剩下8000多家,由于经营者面临高龄化,目前每年以600至700家收业的速度在凋零。盼政府赶紧建立相关制度,避免传统中药业在台湾消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