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新药的收载,健保署明年1月将成立医疗科技评估(HTA)办公室,同时推动平行审查,力拚将新药给付的时间缩短至1年内。癌症希望基金会、台湾病友联盟、罕病基金会4日共同开记者会呼吁,审查过程应「公开透明、可被追踪监督」,让大家了解审查进度,给病人一个看得见的尽头。
2020年一路陪伴母亲抗癌的陈小姐,对等待新药的过程深有所「痛」。2020年,确诊肺癌第4期的陈妈妈,因标靶药还没有纳入健保,只能咬牙自费,年烧百万,家庭只能苦苦支撑。陈小姐2022年发现,这项药品被放到新药意见平台上,可能已进入健保审议程序,饱受沉重自费压力的一家人终于看见一丝曙光距离现在已有两年,这项药品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药到哪」。
不只陈女士、癌症病人,病人等新药纳入健保给付等到变成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已是常态。攸关救命的药品一入健保审查,彷佛进入漆黑山洞,病人不知得等多久。健保署曾对外公布癌症新药审查平均时间为13.7个月(约411天),但长期整理新药纳保时间的和信医院药剂科主任陈昭姿统计却是783天(约26.1个月)。
而癌症希望基金会则发现,2016年迄今,在健保署「新药及新医材病友意见分享平台」搜集病人意见的癌症药品、适应症,4成超过480天(约16个月)才正式纳入健保给付。待共拟会审查的癌症药品,至少7个品项等待超过12个月,其中有5个品项更是超过24个月。不论是陈昭姿或基金会提供的数据,都与健保署对外公告的审查时间有明显落差。
癌症希望基金会执行长苏连璎认为,不论药品最后是否纳入健保,至少应该有可被追踪的审议进度,让病人有心理准备,较能掌握药品可能纳保时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苦等不知尽头。癌症希望基金会、台湾病友联盟、罕病基金会都提出「时程公开透明、进度可被追踪」的诉求,希望新药纳保可比照药品查验登记,清楚标示送件后多久会讨论、补件、完成审查等,并设置线上平台,方便追踪了解进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