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国人饮食与料理方式趋向多元化,消费市场对甜椒之需求亦逐年提升,目前主要品种为欧美国家育成及进口,农友选择受局限,为改善产业困境,农业部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针对台湾栽培环境,歷时6年成功选育具丰产及抗病特性的红色及黄色甜椒新品种「台中亚蔬1号」及「台中亚蔬2号」。(李欣恬摄)
近年随着国人饮食与料理方式趋向多元化,消费市场对甜椒之需求亦逐年提升,目前主要品种为欧美国家育成及进口,农友选择受局限,为改善产业困境,农业部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针对台湾栽培环境,歷时6年成功选育具丰产及抗病特性的红色及黄色甜椒新品种「台中亚蔬1号」及「台中亚蔬2号」。(李欣恬摄)

近年随着国人饮食与料理方式趋向多元化,消费市场对甜椒之需求亦逐年提升,目前主要品种为欧美国家育成及进口,农友选择受局限,为改善产业困境,农业部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针对台湾栽培环境,歷时6年成功选育具丰产及抗病特性的红色及黄色甜椒新品种「台中亚蔬1号」及「台中亚蔬2号」,吃起来比国外进口的甜椒甜,维生素C比奇异果高两倍。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作物改良科助理研究员林煜恒表示,国内有自行种植的甜椒意义重大,未来若因外在特殊因素无法获得国外种子,还有自家的甜椒种子可使用,不一定要仰赖国外进口。

依据农粮署统计资料显示111年甜椒栽培面积达1,242公顷,秋冬季主要种植于中南部之平地,夏季则多种植于中部山区,并以红色及黄色的方形甜椒为主要生产种类。近年气候变迁与全球暖化影响,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加剧,常造成农友栽培的困境及经济之损失。

台中农改场为解决此困境,该场自106年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合作,以选育具丰产且抗病的方形甜椒品种为目标,歷时6年成功育成「台中亚蔬1号」与「台中亚蔬2号」。前者色泽由绿转红,果重150-200公克,可抗番茄嵌纹病毒及马铃薯Y病毒,并对辣椒叶脉斑驳病毒及番椒疫病具耐病性,后者色泽则由绿转黄,果重160-210公克,可抗辣椒叶脉斑驳病毒、马铃薯Y病毒及细菌性斑点病,并耐番椒疫病。

两品种皆为杂交一代品种,具果肉厚、果面平滑亦光泽,及植株着果连续且果实不易脱落之特性,每分地产量可达6,600公斤,优异性状及产量特性非常具有与目前市场流通品种竞争的潜力。

台中农改场最后表示,「台中亚蔬1号」与「台中亚蔬2号」已分别于111及112年取得植物品种权,未来将办理品种非专属技术授权。该场亦积极推动农药减量政策,以「精准用药」与「友善资材」搭配使用之综合防治管理技术,在设施甜椒各个生育期对症下药,降低白粉病、细螨及蓟马等生物性的危害。该场认为该两种丰产、抗病的甜椒新品种未来顺利推广于产业应用,并搭配该场建立之IPM技术,可生产安全优质的甜椒,并嘉惠农友与消费者。

#甜椒 #亚蔬1号 #亚蔬2号 #台中农改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