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基隆市政府将八斗子潮境海湾画设为潮境保育区,经过多年的推动,有效地让当地的生态恢復,为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的保育,基隆市政府自4月1日起施行潮境保育区2.0计画,并全台首创同时在陆域及水域都施行总量管制,期待能在海洋保护与永续发展之间,取得双赢。
基隆市政府产业发展处3月31日宣布,潮境保育区相关规定将自4月1日起正式生效,除将潮境保育区画分为「核心区」及「永续利用区」外,也针对核心区的陆域及水域,都实施总量管制,未来必须要经过事先申请,才能在潮境海湾的陆域及水域进行游憩。
这次的相关调整经农业部于去年9月20日核定,基隆市政府也于去年10月23日公告,并自4月1日起正式生效。修正内容主要包括,画定核心区、永续利用区,并订定分区管理事项,以有效管理水产资源及栖地。
在核心区部分,潮境保育区将採行总量管制,其中,水域平日限200人,假日400人;潮间带每日限200人,不管是仅打算在潮间带游憩,或是下海浮潜或深潜,都必须自定入口进入。而且从事水域潜水需有证照,进入潮间带需有导览员带入,採团进团出。产发处表示,以往大多针对陆域进行总量管制,潮境保育区全台首创同时针对陆域及水域进行总量管制。
另外,基隆市产发处也新增11月至隔年3月为休养期、调整海菜採捕时间及新增永续利用区等新措施,以维护环境与游憩间平衡,促进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
至于永续利用区,民眾仅可从事经许可经营之渔业,并禁止有破坏栖息地环境之行为。也严格禁止在核心区进行浮潜及深潜的民眾越界进入。产发处表示,违反相关规定,市府将依《渔业法》第六十五条第六款规定核处新臺币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锾。
基隆市产发处长林鼎超表示,为了减少过多的游憩干扰,今年起将推动潮境保育区2.0计画,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海洋生态及游憩品质。此外,产发处也将持续举办各类海洋公民科学家课程,鼓励更多人一同纪录海洋生态资料。并且也和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合作,培训在地居民成为导览员,带领民眾了解当地渔业传统文化及当地海洋生态特色,促进在地经济转型,迈向海洋保护与永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