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区域总裁许乃文谈到风场建置成本,可能未来5到年内都会居高不下,原因在于欧洲风场建置爆量。(王玉树摄)
CIP区域总裁许乃文谈到风场建置成本,可能未来5到年内都会居高不下,原因在于欧洲风场建置爆量。(王玉树摄)

离岸风电第3阶段第2期(俗称3之2)选商6月要出炉,政府设定2028、2029年要完工。但主力离岸风电开发商认为,受限欧洲开发容量暴增,原物料成本4到5年内下不来,建置面临抢人抢船抢物料,3之2完工併网日期势必得往后延。

离岸3之2期共释出3.6GW(360万瓩)容量,目前有6家开发商、8风场申请,预计6月上旬公布中选名单,得标者需于2028、2029年併网,经济部能源署会给予1年展延宽限。

但哥本哈根基础建设基金(CIP)区域总裁许乃文22日表示,离岸3之1通案已展延一年,那3 之2势必也要展延併网时间,可能要看2030年(延2年),甚至2031年(延3年)。

这两年开发成本节节高升,让风电商苦不堪言。许乃文还预期,这样的高成本会持续4、5年,可能到2028、2029都还是高的。原因在欧洲需求爆量, 如丹麦、德国等很多装置容量合约,船留在当地方便,来亚洲反而会有新挑战 。所以她评估,原物料成本不可能短时间下来,至少会维持4到5年。但过了这段时间,它们是就怀抱着乐观。

不过也因此,3之2期面临跟全世界抢人、抢船、抢物料,势必排挤到工期。许乃文强调,同时还要盘点国内供应链能量,比如它们3之1下单的供应商,要去跟他买3之2,可能会被说不行,因为前面的还没做完。因此未来CIP在跟政府签行政契约前,一定会好好把併网时间厘清。

也由于成本几年内都下不来,势必得靠与企业签CPPA(企业购售电合约)拿到好价格。对此许乃文以「蛮好的 」形容洽谈状况,说已经有产业买主愿意买,受限签保密协议不方便说价格,但会好过彰芳西岛。至于企业为何愿出高价?她说因为它们会把以后通膨物价、调整电费算进去,算算现在一买25年,就非常便宜。

CIP的终端用户,就是所谓的CBAM(欧盟碳边境税)范畴一那些难减排的企业。 比如钢构 、肥料、石化 、运输。许乃文说这些终端客户,CIP都有找到合作的伙伴。

但找到稳定客户还不够,她认为,离岸风电发展上还有一个地方要突破,就是融资。政府要推绿电信保机制,它们的供应商会启动,但也拜托官股行库加入,让融资越顺利。

至于往深海走的下阶段浮动式风场,能源署预计第3季公布浮动风场示范计画,会仿效二期提供20年趸购费率,加上额外补贴,以吸引开发商。

许乃文表示,CIP大概还有4个GW容量,位在苗栗、新竹很远外海可推。但这块都还在尝试阶段, 那个费率可能会很高, 搞不好(每度)都10块以上。对此公司会提供更多财务成本资料,给主管机关制定参考。

#许乃文 #CIP #离岸风电 #欧洲 #原物料